高石子背祿向義給現代人的啟示
原文夫倍義而鄉祿者,我常聞之矣。倍祿而鄉義者,于高石子焉見之也。(《墨子·耕柱》)
大意違背義而向往俸祿,我常常聽到。拒絕俸祿而向往義,從高石子這里我見到了。
高石子,墨子弟子之一,墨子曾叫人向衛國君王推薦他,衛君給他的俸祿優厚,位于卿大夫之列。但高石子三次朝見衛君,竭盡其,衛君卻不采納實行,于是高石子毅然辭去了衛國的高官厚祿。這種“背祿向義”的高尚品質得到了墨子的高度贊賞。
在這里,“祿”與“義”代表了“個人索取”與“奉獻社會”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墨家所提倡的“義”是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主要內容的。在墨子眼中,萬事莫貴于“義”,甚至珍貴于生命,更別說高官厚祿這些身外之物了。所以,當他的另一個學生勝綽為了厚祿,竟然違背道義,縱容齊國大將項子牛三侵魯國時,墨子嚴厲批評了他這種“向祿而背義”的行為,并派另一個學生高孫子前去請求項子牛辭退勝綽。墨子這種“背祿向義”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此后幾千年的國人。
托爾斯泰說過:“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