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放棄,灑脫生活
原文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不順其親戚,遂以亡失國家,傾覆社稷。(《墨子·非命上》)
大意古時候的暴君,不能忍住耳目的貪婪,心里的邪僻,不聽從內外的親屬,以至于國家滅亡,社稷絕滅。
墨子指出,貪婪是心里的邪僻,是國家滅亡的原因。在現實社會中,有太多太多的誘惑,有太多太多的欲望,而許多人卻無從選擇,為名利蒙住雙眼,不懂得放棄。
有只狐貍被獵人用套套住了一條腿,它毫不遲疑地咬斷了那條腿,然后逃命。放棄一條腿而保全一條生命,這是取小害舍大害的哲學。人生亦應如此,在生活強迫我們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以前,主動放棄局部利益而保全整體利益是最明智的選擇。智者曰:“兩弊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趨利避害,這也正是放棄的實質。
生活中,常有不好的境遇會不期而至,搞得我們猝不及防,這時我們更要學會放棄。放棄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讓自己對生活、對人生有一種超然的態度,即使我們達不到這種境界,我們也要在學會放棄中,爭取活得灑脫一些。
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我們就要學會放棄。
比如大學畢業分手的那一刻,當同窗數載的朋友緊握雙手,互相輕聲說保重的時候,每個人都止不住淚流滿面……因為朋友,是選擇自己不喜歡、卻與他相同的工作,還是去遠方追逐自己的夢想呢?固守著一位朋友,只會擋住我們人生旅程的視線,讓我們錯過一些更為美好的人生山水。學會放棄,我們就有可能擁有更為廣闊的友情天空。
放棄一段戀情也是困難的,尤其是放棄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情。但是既然那段歲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個背景已漸行漸遠,又何必要在一個地點苦苦地守望呢?不如冷靜地后退一步,學會放棄,一切又會柳暗花明。
放棄也是一種明智。漢代司馬相如所著《諫獵書》有云:“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與人發生矛盾或沖突時,只要不是什么原則問題,你完全可以放棄爭強好勝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風,就可能化干戈為玉帛,避免兩敗俱傷;當你在家庭生活中發生摩擦時,放棄爭執,保持緘默,就可以喚起對方的仁愛之心,使家庭保持和睦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