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信,是為大丈夫
原文世俗之君子,貧而謂之富,則怒;無義而謂之有義,則喜。豈不悖哉!(《墨子·耕柱》)
大意世俗的君子,如果他貧窮,別人說他富有,那么他就憤怒;如果他無義,別人說他有義,那么他就高興。這不是太荒謬了嗎!
這是墨子在分析虛偽的人的心態:虛偽的人總是外表裝得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而內心深處卻是骯臟得很。墨子對此是深惡痛絕的。墨子非常贊同做人有誠信。這點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
信用是一種人格的體現,是人類社會平穩存在的基礎,也是人與人和平共處的基礎,并且,它還是人性中最珍貴的部分。它與偽君子無緣,與空談家相去甚遠。
信用是彼此的約定,也是一種具有約束力的心靈契約。它無體無形,但卻比任何法律條文具有更強的規范力。在競爭激烈的當今時代,信用則更加成為贏得人們信任的重要法寶。
一個人如果希望流芳百世,他首先要獲得人們對他的信任。學會獲得他人信任的方法,要比獲得千萬財富更富有價值。
但是,真正懂得獲得人信任方法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無意中在自己前進的路上設置了一些障礙,比如態度不好、缺乏機智、不善于待人接物等,常常使一些有意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有些人開始經商時常常有著這樣的看法,即認為一個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一個有雄厚資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與百萬財富比起來,高尚的品格、精明的才干、吃苦耐勞的精神要高貴得多。
很久以前,有一位出名的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收費合理,深受人們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鎖匠為人正直,每修一把鎖他都告訴別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說:“如果你家發生了盜竊,只要是用鑰匙打開的家門,你就來找我!”
老鎖匠老了,為了不讓他的技藝失傳,人們幫他物色徒弟。終于,老鎖匠找到了兩個合適的年輕人,準備把自己一身的本領傳給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