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樂觀心態
陳文福總是說,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是父母的重要職責。不管孩子面對什么問題,父母都應該教育孩子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1984年,陳文福因為工作調動,舉家從湖南長沙遷到福建廈門。12歲的陳宇華也到廈門一中讀書。開學那天,陳文福只把她送到校門口,對她說:“宇華,爸爸工作很忙,時間怕是來不及了,你自己進去好嗎?”宇華就很有信心地說:“好啊!”
見她這么自信,爸爸就拍拍她的肩膀,說:“相信宇華會克服困難的,是嗎?”“當然。這有什么了不起的?”這時的陳宇華還笑著說。但爸爸走后,她才慢慢知道,這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因為她聽不懂廈門話。
課間,她的新同學成群地聚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說起了廈門話,甚至連他們數“1、2、3、4……”都用廈門話,她一個字也聽不懂,根本不能與同學交流。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她所渴望聽到的普通話,竟然是一個同學一句鄙夷的話:“別理她!她是內地來的,連廈門話也不會說!……鄉巴佬!”
“鄉巴佬”這幾個字,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她突然覺得自己孤單極了,甚至可憐極了。她想起了遠在長沙的小伙伴們,那時,她的每一句話都會得到小伙伴們的熱烈響應和贊同。她是多么歡快、幸福啊!可現在,她一下子從天上掉到了地上,心里怎么能接受呢!
有好幾天,陳宇華在學校都悶悶不樂;回到家也是,不像以前那樣歡歌笑語了,她非常沮喪。陳文福及時發現了這一點,知道了女兒的苦惱。但他的心情很平靜,他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是對孩子人生態度的考驗。因為有些東西,是無法逃避的,只有笑著面對才是最好的選擇。
吃飯的時候,陳文福見女兒悶悶不樂,覺得有必要讓她從苦悶中走出來,于是就說:“宇華,爸爸來講一個笑話吧。”宇華不像以往那樣有很高的興致,只是淡淡地說:“好吧。”陳文福就開講了:
從前有個傻子,平日只知道吃喝拉撒,種地讀書一概不會,甚至連1、2、3都不知道,大家都瞧不起他。后來,這個傻子靠著爸爸養活長大。娶了個媳婦,還生了個兒子。沒想到,傻子的兒子最后居然考了個狀元!大家都來道賀,說傻子的兒子真是了不起。沒想到,那個傻子竟然拍著兒子的頭,說:“你不如我啊!”
大家都很奇怪,心想你一個傻子,怎么能比狀元郎強呢?傻子樂呵呵地說:“我兒子的爸爸是個傻子,可我的爸爸卻是個聰明人啊!因為我的爸爸比狀元郎的爸爸強,那你們說,我是不是比狀元郎強啊!”
大家一聽,嗬,你別說,真是很有道理啊!沒想到,傻子又對他爹說:“爸爸,你呢?你也不如我啊!”大家覺得很奇怪,剛才還夸他爸爸呢,怎么又不如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