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善怕惡
世間的人,有善人、有惡人;世間的事,有好事、有壞事。善人做好事,容易被人欺負;惡人做壞事,總能令人畏服。其實,“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偈語亦云:“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
善人做好事,雖然被欺負、被壓迫、被為難,這只是一時的,最后善人終會勝利,不會被人打倒;惡人做壞事,有人怕他、幫他、隨他,這也是一時的,最后惡貫滿盈時,即使沒有人去打倒惡人,惡人也會自己倒了下來。
洪自誠先生說:“為善之人,如入芝蘭之室,不聞其香,但日有所增;為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減,但日有所損。”我們是做幽蘭吐露芬芳好呢?還是做鋒利的磨刀之石好呢?
有的時候,善人做好事卻遭遇不幸;有的時候惡人做壞事,卻是榮華富貴。其實,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不能只看一時,例如唐朝的來俊臣,為人作惡多端,雖然風光一時,最后終于自食惡果。難道他就沒有因果嗎?
有一個寓故事說:有一惡人過河,因橋被水沖走,便將廟里的木雕神像扛來做橋,墊腳而過。被一位善士所見,不禁直喊:“罪過!罪過!怎可如此褻瀆神像!”于是趕快把神像送回寺院,并且供以香花、水果。這時神像卻開口要求善士添油香,善士質問道:“惡人毀壞你,你不責怪他;我保護你,你怎可反而要我添油香呢?”
神像說:“因為他是惡人,我何必惹他?因為你是善人,我怎可不叫你做好事呢?”
所以,做好事的人,心里要有準備,更要有正確的認識。因為行善看起來是吃虧,但最后總是會得到好報的。例如“沙彌救蟻”而能延壽,“醫生救人”故而促成美滿姻緣。再如有人愛狗,故受“家犬報恩”;有人護蛇,也能得到回報。所以,做好事的人不要灰心,因為天理昭彰,善惡好壞,因果必然是絲毫不爽的!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