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藝術
人世間什么最重要,吃最重要。因為吃才能維持生命。
吃得有藝術,生活才有情調,吃得得當,才有力氣工作做事。所以從吃延伸到為了吃就要工作,不工作就不得吃,為了吃就需要跟社會大眾來往。甚至為了要吃得好,所以就得賺錢提升生活。
民以食為天,在正常的生活中,人不能一日不吃飯。我們的口就像一個無底深坑,很多金錢、糧食,都投入到此深坑中,因此盡管社會經濟蕭條,吃的行業依然生意興隆。
世界上許多戰爭,都是為了解決吃的問題,甚至動物中,
生命的存在,必須靠殘殺才能維持,許多生命都在弱肉強食中犧牲了。尤其現代人講究吃,所謂“活魚十三吃”、“生吃活跳蝦”,乃至以不人道的方法屠宰牛、羊、雞、鴨等,正是“莫道世上刀兵劫,但聞屠門夜半聲”,人類不改良吃的藝術,人間的紛爭就永無休止,所以佛教提倡素食,唯有杜絕殺戮,世界才有寧日。
素食長養慈悲,增加耐力,有益健康。牛、羊、馬、駱駝等素食動物,耐力強,跑得遠,負得重;獅、豹、虎、狼等肉食動物,雖然勇猛,但往往后繼乏力。
《阿含經》指出,長養有情之生命者,有段食、觸食、思食、識食等四種食物。吃主要是為了維持生命,所以要吃得營養,吃得健康,太油、太咸、太甜、太濃,都不是健康之道。佛教主張吃飯要當療病想,所以不要挑肥揀瘦,要“心存五觀”,所謂“三德六味”、“禪悅為食”、“法喜充滿”。能夠以法,甚至以讀書為飯食,則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然也有香菇面。
中國人大都在飯桌上解決問題,所以更講究吃的藝術。吃的藝術,應該以品味為藝術,以簡單為藝術,以朋友聚餐為藝術,以菜色為藝術,以餐具為藝術,以音樂陪襯為藝術。一個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固然不好,但是倉廩不實,哪里找得到禮義呢?所以吃很重要,但要吃得有藝術,更為重要。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