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與廣度
現在的知識人,有的重視深度,有的重視廣度,有的重視高度。例如現在有些博士基礎不厚實,廣度也不夠,只專志于自己所修的一門學問,所以有人批評曰:這是蔓藤博士。
有的讀書人知識豐富,好像百家皆通,但是每一門學問都很稀松,有人評曰:這是跨橋博士。
有的知識人,他重在基礎,好像百丈高樓,他的基礎既深且廣,地震臺風,都不受影響,這一種深研博士,就如“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才是實至名歸的博士。
做人,有的人很膚淺,只有廣度,沒有深度,從他的談之間,就曉得他對問題沒有深入,只略懂皮毛。有的人并不求速成,而在基礎上再三地深究,如同一棟三十層樓的建筑,打個地基、做個水土保持需要二三年,但是地上三十層樓卻只要一年半載就可以完工。可見深度很難,高度和廣度比較容易。
現在的知識人,當開始做學問的時候,就應該為自己訂下目標,我是走深研之道呢?還是走廣博之路呢?深研有深研的價值,廣博有廣博的用途,怕只怕“蔓藤博士”,既不高,又不廣,也不深,那就一無可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