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
慣性就是累積而成的習性。喜歡看書、聽音樂是慣性;布施、行善,是慣性;睡午覺也是慣性;做事拖拉、賴床、有購買欲,也是慣性;隨地吐痰、經常遲到、叉腰等,都是慣性。
牛頓的慣性定律,說道:“靜者恒靜,動者恒動。”人的善惡習性,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不常自我觀照,不自我改進,日常的小習慣、小動作,久而久之就變為慣性。
慣性就如地球,每天保持等速自轉,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卻察覺不出來。如斜眼看人、不予而取、口頭禪、搖頭晃腦、手腳擺動、講粗話、擠眉弄眼、講話大聲、說謊、對人苛刻、懈怠、拈花惹草、攀緣、沽名釣譽、好名好利、搬弄是非、喜歡替人戴高帽子、抽煙、酗酒等都因習以為常,而渾然不覺,“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此外,任勞任怨、你丟我撿、隨喜功德、說好話、勤奮、節儉、好學不倦、助人為樂、幽默感、歡喜說笑、樂觀、運動等,都是久而自芳的好慣性。
佛教經典《大愛道比丘尼經》,提到“女人八十四態”,這就是女人的八十四種慣性;《毗婆娑論》也有提到,佛陀的弟子畢陵伽婆蹉,過去五百世中為婆羅門,生性驕慢,呼婢喚女已成習慣,每次過恒河,都喚河神為“小婢”,雖然佛陀要他向河神道歉,他還是慣性地對河神說:“小婢!莫瞋,我與汝懺”;而佛陀的大弟子,頭陀行第一的迦葉尊者,有一次他聽到四干闥婆王奏樂,竟然不自覺地手足舞蹈起來,原來迦葉尊者過去生中曾作樂人。可見,習性一旦形成慣性,就很難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