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即使你沒有動它,它遇到各種的境界,都會有所觸動。尤其是異鄉游子、文人墨客的心,常因喜喪婚慶、生死離別,而撥動心中的弦;詩人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蘇軾的“客中無日不思家”,都是因情、因境,在心靈上有了心的觸動,而有傷春悲秋的感慨。不過禪師們,卻是因為有心的觸動,而大徹大悟。
人的心,有時候心神不寧,有時候心煩意亂,有時候心情緊張,有時候心驚膽顫。心像猿猴跳動不停,心像盜賊為非作歹,心像國王發號司令,心如工廠出生產品。最重要的是,我人之心要像《般若心經》所說:要心不執著,意不顛倒,所謂置心一處無所不辦。
如果能讓心見賢思齊、見善向往;讓心擁有正義、柔和善美;讓心清凈自在、如如安住;讓心不被外境觸動,不被外境所奴役,如此則能做心的主人。
人要學會不動心,要聽無聲的聲音,看無色的世界,處不動的環境,要做到“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因為世間的“風動幡動”,實為己之心動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