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得起放得下
在現代的政治人物當中,鄧小平三放三起,終于為大陸建立改革開放的社會,此乃“提得起、放得下”而能成功的明證。汪精衛等人在國共兩黨中能“提起”而“放不下”,因此不得善終。
所謂“提得起、放得下”,就如打井水的水桶,能夠提起來,也能放下去。我們看到很多的政治人物、演藝人員,一旦不如意的時候,他就放不下。甚至一般平民百姓,在愛情上、在經商財物方面受到挫折,乃至學生考試失利了,他們就放不下。放不下自然也就提不起,因此就會覺得前途艱難,嚴重者甚至興起了自殺的念頭!
有一個婆羅門外道,有一次帶了兩個花瓶去見佛陀。佛陀一見面就叫他“放下”,婆羅門依放下手中的花瓶。佛陀又叫他“放下”,他又放下了另一只花瓶。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不解:“我已經都放下了,你還要我放下什么呢?”佛陀說:
“我叫你放下,不是叫你放下花瓶,我是要你放下傲慢、驕瞋、嫉妒、怨恨等不善的念頭與不好的情緒,都要能放下。”
一般的人你要他放下功名富貴,就已經很難了;要他放下心中的喜怒哀樂,更是不容易!現在常見各個學校的畢業典禮,校長親為學生洗腳,這是表示校長自己能“提得起、放得下”,同時也是鼓勵學生要養成謙卑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