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的先后
你吃過面包嗎?有的人習慣把面包的邊緣吃完,再吃面包的中心,這是有“先苦后甘”的觀念;有的人先吃中心,再吃邊皮,此人有“先甘后苦”的性格。
也有的人吃飯的時候,把不合口味的菜肴先吃,把喜歡吃的留到后面慢慢品嘗,這就是“先苦后甘”型的人。但也有人把好吃的狼吞虎咽吃完,再來吃次等的菜飯,此即是“先甘后苦”的人生。
“先耕耘,而后才有收獲”,這是宇宙間不變的因果法則。耕耘總是辛苦的,收獲則是甘甜的。凡是“先苦后甘”的人,必定后力無窮,漸入佳境。這就如同品嘗橄欖,先澀后甘;又如倒吃甘蔗,愈吃愈甜。
但是也有一種人,吃甘蔗時不但專撿甜的先吃,而且把環節隨便丟棄,這種不知惜福愛物、不懂節約日用的人,一旦苦難來臨,往往適應困難,生存不易,因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也是人性之常。
世界上的各個民族,由于地理文化不同,各自的習性、作風也大異其趣。有的民族,只要今天領了薪水,明天便不肯再去上班,非得等到薪水吃喝享樂用盡以后,他才會再繼續工作;此即百年人生,希望一日過完。反觀中華民族的習性,一日所得,總希望留待百年受用;若說世界上最懂得“未雨綢繆”,最善于儲備不時之需的民族,想必唯中華民族最能體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