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見報,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讀者的期待,則是不忍辜負的使命。雖然不見得如陸機的《文賦》所:“思風發于胸臆,泉流于唇齒”,但因平時養成讀書、思考的習慣,加上心中恒存對國家社會、宇宙人生、自然生命、生活現象、人事問題等等的留意與關懷,所以,寫這些文章并不是太困難的事。倒是篇數寫多了,想“題目”成了最讓我費心的!因此,每當集會、閑談時,我就請弟子們或學生們腦力激蕩,提出各種題目。只要題目有了,我稍作思考,往往只要分鐘,頂多二十分鐘,就能完成一篇或講理述事、或談事論理的文章。
猶記當初為此專欄定名時,第一個想到的名稱是“正邪之間”,繼而一想,“正邪”二字,無論是文字或意涵,都嫌極端與偏頗,實在不符合佛教的中道精神,遂改為“迷悟之間”。我們一生當中,誰不曾迷?誰不曾悟?迷惑時,無明生起,煩惱痛苦;覺悟后,心開意解,歡喜自在。
其實,迷悟只在一念之間!一念迷,愁云慘霧;一念悟,慧日高懸。正如經云:“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菠蘿、葡萄的酸澀,經由陽光的照射、和風的吹拂,酸澀就可以成為甜蜜的滋味。所以,能把迷的酸澀,經過一些自我的省思、觀照,當下就是悟的甜蜜了。
曾經有些讀者因為看了《迷悟之間》而戒掉嚼檳榔、賭博、酗酒的壞習慣;也有人因讀了《迷悟之間》而心性變柔軟,能體貼他人,或改善家庭生活品質,甚至有人因而打消自殺的念頭……凡此,都是令人欣慰的回響。
《六祖壇經》里寫道:“不悟,佛是眾生;一念轉悟,眾生是佛。”迷與悟,常常只在一念之間!祈愿這一千余篇的短文,能輕輕點撥每個人本自具足的清凈佛性,讓閱讀者皆能轉迷為悟、轉苦為樂、轉凡為圣。
二○一○年二月于佛光山法堂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