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的建立
人,不能沒有朋友,所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甚至從小在家,我們就以鄰居為友;長大后求學以同學為友,出了社會工作以同事、同鄉、同志為友。可以說,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朋友,朋友是除了家人以外,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人。
朋友有親有疏,有好有壞;有的朋友只是泛泛之交、點頭之交,有的朋友可以秉燭夜談、促膝長談。一個人一生能夠得一知己,真可謂“足堪告慰平生而無憾矣!因為“相交滿天下,知音有幾人”呀!
世間上,有的人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毀家紓難”;有的人則“見利忘義”、“賣友求榮”。有的朋友可以同甘苦,共患難;有的朋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榮華;有的則能共享榮華,不能共度患難。
漢朝的汲黯、鄭富兩人都是曾經位列九卿的賢臣。在他們輝煌騰達的時候,每日訪客絡繹不絕,等到他倆丟官了以后,因為一向廉潔,家徒四壁,從此再也沒有人拜訪了。司馬遷在《史記》里慨嘆地引用翟公的話說:“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令人不勝噓唏!
與朋友交,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漢朝嚴子陵曾對子侄輩告誡:要親近益友,切莫親近惡友,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犬”也。所以我們應該擇友而交:要交知恥的朋友、要交有義的朋友、要交有信的朋友、要交有道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