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以后
佛教主張“佛性平等,人人皆得成佛。”所謂“即心即佛”,又謂“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所以,在成佛之前,大家都是一樣,是一個“藏佛人”。成佛之時,自己已經把精神、生命、真心,融入大宇之中,和真理同在。真理是無處不遍,無所不在;佛性真理遍滿虛空,在大宇之中,享受自然、平和的法性之樂。
直到成佛以后,佛陀的法身可以繼續安住在寂靜的法性里,也可以如如而來,應現世間,開導眾生,像釋迦牟尼佛應化世間,給予眾生示教利喜,應病與藥,把般若真理的種子,播向一切眾生的心田,給予眾生做一個得度的因緣。
成佛后的佛陀,示現凡夫相,做眾生的津梁,背負眾生渡生死海,登涅槃岸。成佛后的佛陀,一樣晨起托缽、經行、教化、入定、靜思、運動,慈悲教化眾生,帶領他的教團做世間眾生的明燈。
成佛后的佛陀,是常精進、是不休息、是大慈悲、是大般若,是大勇猛、大威力總合的圣者。他把信解行證融合在一起,他把慈悲喜舍融入于一體;他不重空談、不尚虛浮,他事理圓融、福慧同等;他行化于宇宙虛空之中,就好像“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唐朝的順宗皇帝曾問佛光如滿禪師道:“佛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既常住世,佛今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