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的魔術
世間法的名相,因名生解,名相的功用,無可否認。但是,過分的執著名相,被名相所執、所迷,則就反受其害了!
鬼,是一個很可怕的名詞,人人“談鬼色變”。但是,有的人對自己最親、最愛的人,也歡喜稱他為“鬼”。例如,太太昵稱先生為“死鬼”;母親叫自己的小孩為“小鬼”,可見“鬼”之一詞,也是人所最愛,這不就是名詞的魔術嗎?
鄉村的居民,向政府反映:我們每到河邊取水,都要走過“五里路”這條路,實在是路途遙遠,非常辛苦,請政府為我們改進。后來聰明的長官下令說:“以后這條路改名為‘三里路’,不可以再叫‘五里路’。”全村的居民大喜,說:“現在好了,今后我們取一擔水只要走‘三里路’就可以了。”
“五里路”與“三里路”只是名詞的變換,大家的感受就有苦樂的不同,這不就是名詞的魔術嗎?
人,如果被人比作畜生,說你是狗、是虎狼,甚至連狗都不如、連虎狼都比你好,你必然會生氣。但是,有的父母為兒女取名為小貓、小狗、小虎、小牛,甚至有名的新光保險公司創辦人吳火獅,他以“獅子”為榮,到處建設許多以“獅”為名的企業,“獅子”儼然已成為他傲人成就的標記。前高雄市長楊金虎,也是以“虎”為榮;現任臺北市長馬英九,更以“小馬哥”的名號,樹立了親切的形象。可見名詞的魔術,只在人的一念之間。
其實,人之一生,從“嬰兒”到“女童”、“小姐”、“太太”、“媽媽”、“婆婆”、“奶奶”,名詞雖多,實乃一人。名相的變化,人心、人性,實乃不變也。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名相,千差萬別,但是其理一如也。我們對于千差萬別的名相,只要心中的一念,你認定,你歡喜,你接受,管它名詞的魔術如何變化,又豈奈我何?
所以,佛教里有“四依止”:一、依法不依人;二、依義不依語;三、依智不依識;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由此,名相的分別,不就可以了然了嗎?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