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急用忍
“戒急用忍”一語出自清朝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清朝統一中國以后,就喊出“尊漢”、“融漢”的口號,可見他的智慧。
“戒急用忍”自一九九七年底被作為對大陸之政策以來,臺商的經營受到阻礙,大陸人士來臺也受到限制,婚后男女分居兩岸,無法團聚,甚至文化、學術、宗教、體育往來,都在“戒急用忍”的政策下停滯不前,讓許多有心人感到憂慮,連王永慶、高清愿、張榮發等工商大老都對“戒急用忍”迭有微詞,表達不同的看法。
事實上,世事無常,瞬息萬變,大自然春花秋月,萬有無常生滅。有關國體大事,應該變而不變,不變而變,總要視其對于全民利益而論定。
總之,戒急用忍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時候了。如兵法上,有限時攻城,克期取勝的策略,也有圍攻待時,不急求勝的方針。商場上,今天買進,明天賣出,時漲時跌,種種變化,如股票進出無有定時。既然世間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就不能墨守成規,就應該因時制宜。“戒急用忍”既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便應隨著時移勢易而稍加修正,以因應時局!
經云:“法無定法。”人民需要善法、善制,希望海峽兩岸都不要強勢立法,強行訂制;是快是慢、是緩是急,其中需要有很多的因緣來助成決策,一切均應以全體人民之利益為前提,則海峽兩岸的民眾幸甚!幸甚!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