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又名《十六觀經》,例如觀日、觀月、觀水、觀地等,如果對大地山河、日月星辰,都能在內心里有安放的地位,自然就會我心與外境調和、本體和現象一致。如此觀照,又何能不離苦得樂?
佛陀說教,要“觀照”眾生的根機,才能觀機逗教;醫生要觀察患者的病癥,才能對癥下藥;農夫要觀看天時氣候,才能適時播種;父母要求子女,也要明白子女的根性,才能給予適性教育。
所謂觀照,才能彼此和諧;所謂觀照,才能彼此相應;所謂觀照,才能如魚得水;所謂觀照,我們才能得道。
經商的人,要做市場調查,這就是觀照;建筑大樓,要對土地環境了解,這就是觀照;從政的人,苦思解決民間社會的問題,這都是觀照。
會觀照的人,能夠探測因緣的關系;能觀照的人,能夠深入了解事相的內容。禪者觀心,心中有佛;凈人念佛,佛在心中。心中有佛,佛在心中,還怕人生會不圓滿嗎?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