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吳青之母冰心:“愛”與“立”的教育
冰心把孩子比做一架極其精密敏感的儀器,把父母比做技術工人,這說明培養兒童不但辛苦緊張,而且需要無限的細心和忍耐。冰心用她細膩的愛心培育著下一代,關心幫助著下一代。她付出的愛不僅溫暖了自己的子女,也溫暖著一代又一代少年的心……
冰心(1900-1999),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原籍福建長樂,生于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后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取得比小說和詩歌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吳青,1937年出生,著名英語教育家,北京市人大代表。1957-1960年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習,1960-2000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1982-1983年在美國麻州理工大學做訪問學者,1993-1994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富布萊特訪問學者,1993年起為農家女百事通雜志顧問,1996-2002年為全球婦女基金會董事,1995年起,歷任婦女高峰基金會董事、副主席、主席,1999-2004年,歷任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校長、董事長,2000年起為婦女跨文化網絡名譽主席,2005年香港樂施會項目理事會理事,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亞太地區和平教育獎的評委。
教孩子學會愛
人們從冰心的文學作品中獲得了愛,她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同樣,培養自己子女的愛心,也是冰心家教的重要主題。冰心愛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尤其教育女兒要愛護小動物。
從女兒記事起,冰心就讓她養一些小動物,目的是培養對動物的同情心。她經常對女兒說:“小動物都有生命,它們都應當受到尊重。”
吳青小時候非常淘氣,喜歡抓麻雀,捕蜻蜓。每逢抓來麻雀,或者捕來蜻蜓,冰心總是對她說:“你把它放了吧!否則它媽媽會著急的。你要是在外面找不著媽媽,會是什么感受呢?”每當這個時候,吳青就把小動物給放了,看著遠遠飛去的麻雀或者蜻蜓,看著媽媽慈愛的微笑,總有一股濃濃的愛意涌上她的心頭。
中外一些杰出教育家都把教育兒童愛惜生物作為一條最基本的教育原則。陶行知說過:我們要教小孩子能仁慈,知道愛惜生物,這點很緊要;殺害動物容易增長兒童殘酷的心理,是要不得的。洛克也指出:殺戮動物可以使得孩子對于人類的心腸也會變硬,失去仁愛之心。
蘇霍姆林斯基則一針見血地指出:獸性——對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缺乏憐憫,對別人的精神世界根本漠不關心——這是所有殺人犯、暴行者的心理基礎。要培養一個人對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的憐憫心。要記住,他們的道德和對人們的態度往往取決于他們小時候對飛鳥、小草、樹木的態度。
在冰心看來,培養孩子純潔崇高的愛心,不僅要愛花草樹木,愛小動物,還要從身邊做起,教育他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老師,愛自己的同學,以至愛祖國母親。冰心本人就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小女兒吳青的。
冰心教育女兒吳青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吳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