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在用了同樣的時間采了50個蘑菇,丟失了5個,但沒有含毒的品種,最終有用的是45個蘑菇;
    丙在同一時間采了40個蘑菇,沒有丟失,但有5個是有毒的品種,最終有用的是35個蘑菇;
    丁的速度最慢,在同一時間采了20個蘑菇,沒有丟失,也沒有含毒的品種,最終有用的是20個蘑菇。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告訴孩子,在平常的狀態下,大多數人會像丙或乙那樣。但是,當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應該學習甲的速度;當處在一個質量把關的環節或不允許有任何差錯的情況下,要像丁一樣要求自己不能出現一點錯誤。
    在這個故事中,甘露告訴女兒,如果把丟失蘑菇比作做事或考試粗心,把采了含毒的蘑菇比作因不懂而做錯題目,則希望她向乙學習,雖然有些粗心,但的確是真正學懂了這些知識。
    曉琳的學習成績,在學校不一定每次都排在第一名,但她絕對是最優秀的學生,她的特點是學得特別扎實。這與小時候就懂得的蘑菇故事,一定有很大的關系。這些良好的習慣形成,不僅對孩子她學習有幫助,而且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糾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細致的、艱難的、需要經常反復的工作。要想幫助孩子遠離粗心的毛病,需要父母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對于自身錯誤行為習慣,誰都不可能一下子改變,孩子也是一樣。父母要用智慧來幫助孩子克服馬虎的毛病,不要打罵他。孩子如果覺得自己已經被父母“拋棄”,只會變得變本加厲,變得更加粗心。
    教子點睛:
    孩子粗心大概是讓父母和老師頭疼的普遍問題之一。但是,發現孩子有粗心的毛病時,先不要忙著批評,而應該幫助孩子分析粗心的原因。對于已經形成粗心習慣的孩子,則要對他進行耐心的、細致的指導,幫助他形成新的思維和行為的模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