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李嘉誠最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 5.多方投資,不在一棵樹上吊死

            5.多方投資,不在一棵樹上吊死

            全球化是八九十年代世界經濟的大趨勢,是特大型企業的必由之路。李嘉誠抓住機遇,搭上了世界潮流的順風車,為其全球化發展、創立國際化特大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從這里又一次感受到了李嘉誠的遠大目光。

            李嘉誠投資英國,幾乎與加國同步進行。1986年,他斥資6億港元購入英國皮爾遜公司近5%股權。該公司有世界著名的《金融時報》等產業,在倫敦、巴黎、紐約的拉扎德投資銀行擁有權益。

            皮爾遜公司股東擔心李嘉誠進一步控得皮爾遜,不甘讓華人做他們的大班,組織反收購。李嘉誠隨機應變,見好就收,半年后拋出股票,盈利1.2億港元。

            1987年,李嘉誠與馬世民協商后,以閃電般的速度投資3.72億美元,買進英國電報無線電公司5%的股權。李嘉誠成為這間公眾公司的大股東,但卻進不了董事局。原因是掌握大權的管理層提防這位在香港打敗英國巨富世家凱瑟克家族的華人大亨。李嘉誠因此于1990年趁高拋股,凈賺近1億美元。

            1989年,李嘉誠、馬世民成功收購了英國adrant集團的蜂窩式流動電話業務,使其成為和黃通訊拓展歐美市場的據點。

            李嘉誠投資英國的幾次大行動,充分顯示他靈活機動、隨機應變、不拘一格的經商作風。收購成功,則可控得其公司。收購難度太大,則見好就收,以盈利為目的。賺一筆就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換一個地方繼續賺。世界之大,企業之多,實在沒有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同樣,李嘉誠對待失敗事業的態度也是當斷則斷。生意多得是,他情愿去開拓新的領域,開始一單新的生意,而沒有必要去挽救一個虧損的事業。

            李嘉誠認為,虧損的事業在競爭一開始就處于劣勢,因此,能斷就斷,能賣就賣。與其花費大精力去扭虧,不如選取一項前景看好的事業重新開始。扭虧花費的精力往往不能與收益成正比。

            [投資金律]

            根據投資的法則,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只籃子里。要做到“因勢利余,規避風險”,其中一大策略就是將資金投向不同的行業,東方不亮西方總會亮。跨國投資,同樣是運用了他的雞蛋分裝原則。

            s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