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嗅覺敏銳的商人
對同樣一個客觀存在的實際,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即各人嗅覺的靈敏度不一樣。經營企業就需要練就這樣一種敏銳的嗅覺:在辨別一種客觀存在的實際時,善于找到它有利于自己生意發展的方面,并且大體測出它有利的程度。有敏銳的嗅覺,再加上有膽量,就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1商機來了,先發制人
投資強調先人一步的重要性,即要學會先發制人。當然,這需要摸透雙方的情況,才能做出決策。李嘉誠認為,投資家摸行情的眼光應當是敏銳的,能看到潛藏的各種商機,從而做到先人一步。當然,投資家的眼光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逐漸的訓練獲得的。
李嘉誠已經在茶樓熬過了最艱辛的一年,老板給他加了工錢,他也能夠像其他堂倌一樣,輪流午休或早歸。李嘉誠感謝茶樓老板,老板成全了他養家糊口的基本愿望,給予了他極好的人生鍛煉。但是,李嘉誠心里也清楚,茶樓工作出息不大,不可久居,于是他決定進舅父的中南鐘表公司工作。李嘉誠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舅父莊靜庵,莊靜庵很快就答應了。
李嘉誠進了舅父的公司,但舅父從不因為李嘉誠是外甥而予以特別照顧。李嘉誠從小學徒干起,初時還不能接觸鐘表活,只能做掃地、煲茶、倒水、跑腿的雜事。李嘉誠在茶樓受過極嚴格的訓練,輕車熟路,做得又快又好。
開始,許多職員不知李嘉誠是老板的外甥,他們在莊靜庵面前夸李嘉誠,說他“伶俐勤快”,“甚至看別人的臉色,就知道別人想做什么,他就會主動幫忙”。
李嘉誠進中南鐘表公司的目的,是學會裝配修理鐘表。他利用打雜的空隙,跟師傅學藝。他心靈手巧,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各種型號的鐘表裝配及修理。莊靜庵由此對少年李嘉誠刮目相看,將李嘉誠調往公司下屬的高升街鐘表店當店員。
李嘉誠在茶樓,已經學會了與人打交道;在中南鐘表公司,經過裝配修理的學藝,對各類鐘表也了如指掌。因此,他很快就掌握了鐘表的銷售,做得十分出色。后來,與李嘉誠同在高升鐘表店共事的老店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