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李嘉誠一行又到將要新建的教學醫院察勘地址。該院位于汕頭市新發展的東區黃金地帶,在東廈路之東,座北向南,四周都是通衢大道。李嘉誠對所選院址很滿意,不僅新建的附屬第一醫院在汕頭市醫療事業的布局上填補了發展中東區地帶的空白,便于從四面八方來的患者尋醫求診,而且“醫院解決了朝南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香港是很難解決的”,這很“有利于患者的休養與健康的恢復”。
在李嘉誠的關心下,汕頭大學醫學院新建附屬醫院于1987年5月14日奠基動工。汕頭大學校本部的第二、三期建校工程也緊接著分別進行。其中包括了汕頭大學的學校交流樓、汕頭大學的精神衛生中心、醫科教學大樓、教工和學生宿舍樓、學校運動場等。附屬醫院的建筑面積為3萬平方米,校本部第二、三期建校工程的建筑面積為15萬平方米,共投資14億港元。
1988年1月8日,李嘉誠專程抵汕參加新建附屬醫院的平頂儀式。他和吳南生、莊世平、黃麗松、林興勝、陳燕發、林川、楊應群一起,揮鍬鏟起混凝土平頂。當日喜炮鳴響,歡聲雷動。李嘉誠即興發表了講話,他說:“今天參加這個盛典,我感到十分高興。這個工程速度快,質量好,這要感謝汕頭市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要感謝香港伍振民建筑師事務所、廣東省二建公司全體人員和工人的共同努力!這個醫院的建成,有利于人民的身體健康,對服務社會、造福子孫將起著巨大的作用。”他還強調說:“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醫學院辦好,醫學院的工作要帶個好頭。當然,我們汕大這個大家庭一定要搞好,醫學院辦好了,是汕大的光榮!”
李嘉誠這次蒞校,對汕頭大學的進步感到滿意。他對來自美國、加拿大的外籍教師們高興地說:“整個中國都在前進,汕大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在教師座談會上,他又一次反復地強調了這樣的思想觀點:“希望汕頭市全力支援汕大和醫院、新建附屬院的工作!我們一定要齊心協力,把汕大、把醫學院、把附屬醫院辦好!”
此后不久,根據國家教育委員會的意見,汕大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在廣州簽訂了為期三年的“校際協作協議書”。協議書從教學、醫院建設、師資培養、科學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都規定了協作目標與具體實施辦法。要求在今后5年內,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將派出一批業務骨干和行政管理人員,到汕頭大學醫學院參加教學、醫療工作。通過兩校全方位的合作,使得汕頭大學醫院及其附屬醫院,符合五年制本科的合格標準,并逐步接近或達到上海二醫大的辦學水平。
李嘉誠對汕頭大學醫學院新建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寄予很大期望,基建費用及引進先進儀器設備費用投資超過1億港元。他表示:“這所醫院要培養出一流的醫科學生。能多為潮汕人民造福!”“要服務于潮汕民眾,要充分發揮醫院的社會效益,要為潮汕人民多做好事!”“在醫院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上要取得成績。”“要用好儀器,不要浪費!”同時他還強調,“要與上海二醫大搞好協作。要認真進行改革,培養好師資,努力提高教學、科研、醫療質量,要在較短時間內達到高規格水平,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好醫護人員,使他們都能安居樂業,讓他們愛我們的醫院,愛我們的事業,為造福潮汕人民做貢獻!”
汕頭大學醫學院新建附屬醫院的規模和設備不僅是在粵東地區所罕見,在廣東省、在全國也屬罕見。這所醫院在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救死扶傷、保證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也造就了一批優秀的醫護工作者,培養了一批批優秀醫生。盡管它的命名是“汕大醫學附屬第一醫院”,但人民群眾卻習慣把它叫做“李嘉誠醫院”。這是不經“批準”的稱呼,而是人民群眾自己的意志、理念和意愿做出的“命名”。
李嘉誠發展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另一項貢獻,便是創建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該中心工程于1986年7月動工、1987年3月竣工,1988年1月開始試辦。建立這么一座精神衛生中心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變國內對精神病的治療、預防以及管理現狀,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衛生道路來。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的建筑設計,體現了國內首創的新型模式,實現了管理的開放化,生活的家庭化,治療的綜合化和建筑的園林化。
該中心開辦以來,已初具規模,組建了一支技術隊伍,成立了精神醫學教研室,做到了教學、科研、醫療三結合,是國內高等醫學院校的第一所精神科附屬醫院。其醫療的新型模式,引起了國內外同行專家、學者、教授們的重視、贊揚和關注。該中心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56%,治愈率達到40%以上,受到病人家屬的廣泛好評。另外,該中心所接收的病人中,還有一些是港澳同胞、美籍華人。他們都是慕名而至的,“快快樂樂地住進來,高高興興地回家去!”
李嘉誠一生在追求財富,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為了造福百姓,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這是他心胸寬大的表現,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表現,甚至也可能是他能夠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為一個人如果自私自利的話,就不會有人支持,因而也就不會贏得人心,沒有了這些,要想成功是很困難的。
[投資金律]
“懸壺濟世,治病醫人”歷來是道德至上者追求的目標之一。因此,從治病救人入手做善事,也是一件最容易打動世人的事情。事業上應該賺多些錢,有機會便要用錢,用到好處去,如此,這一生賺錢才變得有意義。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