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人都能盡其所用
得人才者,得商業大勢,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人才是最寶貴的。因此李嘉誠在用人時總是以適合企業發展為前提。
馬世民等于是李嘉誠連公司一道買下的人才。李嘉誠入主和黃不久,馬世民即坐上和黃集團第二把交椅,任董事行政總裁。
西蒙·默里1940年生于英國,馬世民是他來香港后取的中文名。
馬世民未讀大學,他說他的大學就是人生。他有不凡的經歷,19歲跑去參加法國雇傭兵團,派駐阿爾及利亞作戰。他后來把他的經歷寫成一部名為sionaire的小說,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
1966年,馬世民來到英國殖民地香港,進入最負盛名的怡和洋行工作。他形容自己就像個推銷員,墻紙、果仁、鋼材、機器、電器等,什么都賣過。其中的3年,他被派駐怡和在泰國的分支機構,負責怡和地產的建筑合約,他借用一種華人獨鐘的藥品——稱自己是萬金油。也正是他在多種領域經受過鍛煉,李嘉誠在煞費苦心物色綜合性集團和黃行政總裁時,把馬世民列為首選人選。
馬世民在怡和服務了14年,深得怡和重視,他是怡和工程、金門建筑公司多年的執行董事。70年代后期,他還被派往倫敦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專修經濟管理專業課程。
70年代末的一天,馬世民代表怡和貿易來長實推銷冷氣機,希望長實在未來的大廈建筑中,采用怡和經銷的冷氣系統。他堅持要見李嘉誠,通常情況下,公務繁忙的李嘉誠并不過問這一類“小事”,但還是同意會見這位倔犟的“鬼佬”經理。
這次會面,他們彼此都留下深刻印象。馬世民自我評價說:“目前來說,我的能力和經驗還有待于邊干邊學,但香港是這樣,只要你拿出真本事來做生意,你就會學得很快。”
馬世民還說:“我屬龍,用你們中國人的話說,是龍的兒子。”李嘉誠也屬龍,不過,比馬世民整整大12歲。李嘉誠與馬世民就好些話題交換了意見,對他頗有好感。
1980年,40歲的馬世民決定告別打工生涯自立門戶創立davenha工程顧問公司,承接新加坡地鐵工程。
1982年后,李嘉誠積極物色接替李察信的人選,竭力拉馬世民加盟。
1984年,李嘉誠通過和黃收購了馬世民的davenha公司,委任他任和黃第二把手一一董事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