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善終方成事
原文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
大意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不成功的。
老子依據他對人生的體驗,指出許多人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總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老子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將成之時,人們不夠謹慎,開始懈怠,沒有保持事情初始時的熱情,缺乏韌性。要是能夠做到在最后關頭像開始的時候那樣謹慎小心,就不會失敗了。
現代成功學研究證實了老子這一名。世界上多數成功者,其智力與我們并沒有多大區別,他們成功的秘訣就是具有超越凡人的非智力因素:強烈的事業心,吃苦耐勞的干勁,尤其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善始善終的精神。
追求的目標越遠大,所要付出的勞動就越多,所要花費的時間也越長,而且,有些工作越到后來難度越大。開始完成的多是些外圍或簡單的工作,到接近尾聲時剩下的都是些硬骨頭,這時就更需要耐力和毅力。
善始善終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它可以讓人以極大的耐心去處理平常的各種事情;以堅定的決心去對待擋在自己面前的困難,以堅定的信心去迎接外界的挑戰,攀登人生一個又一個的高峰。許多目標明確、善始善終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取得卓越成就的人。
工作中能夠時刻做到善始善終,避免有始無終絕非易事。當做一件事開始覺得進展順利時,就會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心中就會下意識地認為事情很容易就完成,這往往會促使你轉手處理其他事情,還會慶幸自己辦事效率很高。但是,當一段時間過后,回頭一看,就會發現問題根本沒有解決,還擺在那里,甚至會有各種新舊的問題交替,使問題更加復雜,解決起來更加棘手。這樣“始”和“終”隱蔽起來,分不清彼此你我,而這種情況的發生,當事人常常是當局者迷,這也正是一個很不容易讓人克服的問題。如果一個人的工作長期處于有始無終的狀態當中,那他一開始的積極進取的心態一定會受到破壞,自我價值也不會得到實現,當然也就更不會成功了。更重要的是,如果讓其一味“蔓延”,會讓許多事情進展緩慢,影響人生長遠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