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別說“你錯了”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是為了收獲某些成果,也是為了收獲好心情。
無論別人指責我們的錯誤,還是我們指責別人的錯誤,都對好心情沒有好處。
既然如此,我們沒有必要執著于對或錯,不如圓滑一點,按照對事情和心情最有好處的方式來做。
四千年前,古埃及阿克圖國王在一次酒宴中對他的兒子說:“圓滑一點。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換句話說,不要對別人的錯誤過于敏感,不要執著于所謂正確的意見,不要輕易刺激任何人。
如果你要使別人同意你,應當牢記的一句話就是:“尊重別人的意見,永遠別說你錯了。”
在人際交往中,破壞力最強的莫過于這三個字:你錯了。它通常不會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會帶來一場不快、一場爭吵,甚至能使朋友變成對手,使情人變成怨偶。跟別人相處的時候,我們要記住,和我們來往的不是度量不凡的超人,更不是修煉到家的圣人。和我們來往的都是感情豐富的常人,甚至是充滿偏見、傲慢和虛榮的怪人。超人和圣人能夠虛懷若谷地對待別人的批評,但常人不能,怪人更不能。所以,當我們想說“你錯了”時,應該明白,對方十有八九不會虛懷若谷地接受。就像我們自己不會虛懷若谷地接受別人“你錯了”的評價一樣。
一個人說錯話或做錯事,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們即使明知自己錯了,也會強調客觀原因,認為錯得有理。
當我們犯了錯誤時,并非意識不到犯了錯誤,只是頑固地不肯承認而已。所以,當你對一個人說“你錯了”時,必然撞在他固執的墻上。
比如,有一位先生,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他的居所布置一些窗簾。當賬單送來時,他大吃一驚,意識到在價錢上吃了很大的虧。
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看他,問起那些窗簾時,說:“什么?太過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