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口氣害了你
口氣就是一個人說話的氣勢。人在說話之時,除語的內容之外,還包括音的高低、長短、快慢,同時還會有一些表情、姿態等相伴隨,一切就構成了說話的口氣。口氣常常達出話中之話、外之意,也常常流露出豐富的感情。
一個人說話時的口氣如若不講究,將注定在人生的道路上磕磕碰碰。更為重要的是,討人厭的口氣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使自己招人反感、厭惡甚至是痛恨。一個人要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說話的口氣至關重要。
專家們做過一次實驗,當我們以一種與實際信息相反的口氣說話時,口氣表達的效果是語效果的五倍。比如,如果以敵意的口氣給出一種友好的信息,那讓對方留深刻印象的不會是你所說的友好的內容,而是你的怒、橫眉、冷漠等敵意的口氣。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口氣說話。而無論我們所傳播的消息是什么,以下集中口氣都應極力避免:
1.說教的口氣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也。”但生活中有些人喜歡給你忠告:他喜歡告訴你要這樣做或者那樣做;他喜歡指出你做的事情中的錯誤。這樣的人在內心里常常有強烈的表現欲望,他在對你的說教中會體會到自我的價值和凌駕他人之上的快感。
帶著說教口氣的人,總是喜歡不斷重復著細小的環節,浪費聽話人很多時間。很多人會采取這樣的辦法對待有說教口氣的人:一面禮貌地對他的說教表示感謝,一面卻照他所勸告你的相反途徑去做,表示所謂勸告可有可無。
說教者經常會這樣說:“現在我不喜歡講這一類事情”,“你必須知道我并不想干涉你的行為”,或者,“我也許不應該講這些話,可是我想你會明白這些話的好處的。”我們也經常聽見這樣的勸告語:“我跟你說”,“我是為你好。”
說教者的最后遭遇往往就是被別人敬而遠之。他們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生活中,都形不成凝聚力量,得不到擁戴,所以他們的事業總會因為人事原因而大打折扣。
2.輕率粗暴的口氣
這種人通常易怒而且反應快,與人講話時常常打斷別人的話。他常因武斷而造成判斷錯誤。他不能體貼對方,輕率而自私。有許多做丈夫的常是這樣的家伙,在公司工作了一整天之后回到家,直至吃過晚飯上床睡覺,這么—大段時間里,他悶聲悶氣,一句話也不講。妻子無論怎么引他講話,也沒有效果。偶爾回答,他也是盡可能簡略。有時他會不停地發牢騷,然而有時他卻一不發。
在公眾場合也經常出現這樣的人,他可以在你說完話之前得出結論,也可以隨便讓你停止講話,或者干脆對你的發表示出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