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孩子使其健康成長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孩子的贊美也是一件長期的事。不可能像“春天播種,秋天收獲”那么簡單。當一道極復雜的數學題擺在你面前,令你找不著半點頭緒時,你可以不耐煩地把它扔到一邊去,說明天再做或索性放棄它,但孩子不是數學題,不是你煩了就可以放棄對他們的教育的。
另外,由于兒童個性的不穩定性,你們必須要有耐心,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這里所說的耐心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1.在某一件事上的耐心,特別是比較細小的事上要有耐心。其實由小見大,許多小的細節往往成為他們以后能否成功的關鍵。
萊特兄弟從小善于想象,當他們9歲的時候,一次,兩人在一棵大樹下玩,抬頭看見密密麻麻的樹葉叢中有一輪皓月正掛在樹梢上,
于是他們就想把月亮摘下來帶回家玩。結果,兩人還沒爬上樹就摔了下來,還跌傷了腿。
父親知道后對孩子們的想法后,非但沒有批評反而加以贊揚:
“你們想爬上樹摘月亮的想法是新奇的,是偉大的。可是月亮距我們那么遠,豈是爬上樹就能摘到的。我希望你們將來制作一種有神翼的大鳥,騎著它到天上摘月亮去。”
小哥倆聽了父親的贊揚,可來勁了。此后,他們開始實現他們的夢想,不斷地設計那種能去天上摘月亮的“神鳥”,父親也一直不停地鼓勵、贊揚他們。后來,他們成功地造出了世界第一架飛機。
可能很多孩子都有摘星星、摘月亮的奇想,可是否每個家長都像萊特的父親那樣從一件小事激發孩子創造力,并長期不懈的給予支持和贊美呢?
對孩子的稱贊一定要把道理講明白,不要就幾句“對”“做得好”,你一定要給他分析清楚。在這件事中他做了什么,對人對己有什么好處,別人會怎么看等。
2.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耐心。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你覺得他們還小,一點事也不懂,所以苦口婆心是應該的。可是當孩子漸漸長大后,你的耐心是否依然存在呢?當孩子還在幼兒園里時問你“鳥兒為什么不造個飛機,那么它們就不用自己飛了。”之類問題時,你覺得自己應該告訴了鳥兒不是人,人可以做很多東西;鳥兒的力量小,
鳥兒自己有翅膀之類。
凡你所知道的,凡認為她能聽懂的。一下子全說出來,直到孩子點頭說是為止。但如果孩子到了中學還問你這類問題,你能保證自己還可以那樣不厭其煩地說給他聽嗎?這就能證明你是否有耐心了。
其實你不妨想想,孩子既然問,就肯定是不知道;既然問你,是相信你有能力解決它。無論他問什么,你告訴他就會令他增加一份知識,你又何必在乎他問的題目是幼稚還是可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