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碎片出現了,但它們拼湊出的圖景,卻更加幽深駭人。
危機步步緊逼,而答案依舊隱藏在迷霧與低語之后。
“搖籃”和他的盟友們,能否在風暴徹底降臨前,找到那一線生機?
“看守者”、“低語”、“吞噬現實之影”……
新的古老詞條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微光議庭”的核心圈層內激起層層漣漪,卻無人能完全解讀其含義。
焦慮與緊迫感與日俱增。
外部壓力持續加大。
“清道夫”的偵察小隊活動愈發猖獗,甚至開始試探性地攻擊落單的巡邏人員或小型采集隊。雖然尚未發生大規模沖突,但火藥味已彌漫在冰冷的空氣中。
所有人都明白,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而西北方向,根據遠程傳感器捕捉到的零星能量爆發和地質擾動分析,“冰墓”的“挖掘”或“喚醒”工作似乎正在加速。
那種令人不安的、吞噬性的能量簽名雖然微弱,卻持續不斷地從那個方向隱隱傳來,如同一個緩慢跳動的心臟,讓感知到它的人莫名心悸。
“不能再等下去了!”
“屠夫”在軍事會議上咆哮,拳頭砸在簡陋的桌面上,“坐在這里猜謎語,等著‘清道夫’打上門或者‘冰墓’把那見鬼的碑文完全挖出來?我們必須做點什么!”
“做什么?派我們這點可憐的力量去攻擊‘清道夫’的前哨,還是去沖擊‘冰墓’的挖掘場?那和自殺有什么區別?”一位新加入的避難所代表謹慎地提出異議,他的話代表了不少人的擔憂。
小劉則盯著那本古老的獸皮書和全息影像上的方尖碑:
“教授提到要尋找‘回響’和‘低語’。這本書記載的‘看守者’和‘低語’可能是關鍵。也許……也許存在某種方法,可以遏制或者封印那‘虛無之碑’?而不是直接武力對抗?”
爭論持續不斷。
是主動出擊,還是固守待援?
是優先應對眼前的“清道夫”威脅,還是優先處理遠處那可能毀滅一切的“虛無之碑”?
鄭代表沉默地聽著各方意見,目光掃過會議室里每一張焦慮、恐懼卻又強自鎮定的臉。
這些人信任“搖籃”,信任那首“秩序之歌”代表的理念,才聚集于此。
這份信任,如今成了他最沉重的責任。
他最終站起身,聲音沉穩而決斷:“‘清道夫’是眼前的刀,‘虛無之碑’是喉間的毒。
擋刀固然緊急,但解毒方能活命。”
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兵分兩路。
一路,由“屠夫”主要負責,聯合聯盟內所有可戰的軍事力量,依托“搖籃”基地和周邊險要地形,構筑縱深防御體系,采取機動防御和騷擾戰術,全力阻滯、拖延“清道夫”可能發起的進攻。目標是爭取時間,而非決戰。
另一路,則組建一支精銳的小型偵察隊。這支隊伍人數不求多,但必須是最精銳、最可靠、且具備極強野外生存和偵察能力的好手。他們的任務,是攜帶所有關于“虛無之碑”和古老傳說的資料,秘密潛入西北方向,確認“冰墓”挖掘場的具體位置和情況,盡可能收集關于“虛無之碑”和那句“看守者陷入長眠,低語失去歸途”的情報,尋找任何可能的、非直接對抗的解決途徑。這無疑是一次風險極高的滲透行動,成功幾率渺茫。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