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卓越之門,你需要自立
從本質上說,自立是一種自我生存意識和自我生存能力。北宋宰相寇準的子孫依靠祖上的功德,不思進取、缺乏自立意識和能力,不過短短30年時光,家道衰落,淪為庶民。一個人如果不求自立自強,一味想依靠祖上或者他人的蔭庇和幫助,是不會獲得什么突出成就的。誠如培根所:“子女中那種得不到遺產繼承權的幼子,常常會通過自身奮斗獲得好的發展。而坐享其成者,卻很少能成大業。”
古希臘語:“自助者方得神助。”中國著名的教育學者陶行知先生也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漢。”無一不說明人要學會自立、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由自己面對、自己解決。一個人如果事事都依賴他人,不懂得自立,最終的結局只能是被社會無情地淘汰。
多年前,在俄亥俄州叢林中的一間小木屋里,一個可憐的婦女抱著一個18個月大的嬰兒,苦苦地祈求上帝,保佑孩子無災無難、健康成長。這個孩子是她此生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她的丈夫剛剛撇下她們母子去了天堂。對她來說,世界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顏色。
上帝仿佛聽到了她的祈禱,這個嬰兒平平安安地長大了,母親為此感到欣慰不已。為了給母親分憂,他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劈木柴,還在森林中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了一些莊稼。除了幫助母親干活,他還非常努力地學習,每一本借來的書他都仔細閱讀。
孩子慢慢地長大了,16歲時他已經像一個成年人一樣,能夠一個人把一群騾子趕到城里去。于是,母親幫他在一個學校找到一份差事——擦洗地板和打鈴,所得的報酬正好夠他的學習費用。
第一學期,孩子省吃儉用只花了17美元。到下一個學期開學時,他的口袋里只有六個便士。第二天,連這筆小小的財產也被他扔進了教堂的捐獻箱中。
后來,他在一個木匠那里找到了新的工作,每個晚上以及周末,他要為木匠刨木板、清洗工具、管理燈火等,每周的工資是一美元六美分。在工作后的第一個星期六,他一口氣刨好了51塊木板,木匠很欣賞他的勤奮,額外給了他一美元兩美分的獎勵。這一個學期,他不僅自主付清了所有的學習費用,還有了三美元的結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