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顧“重慶高考加分門”事件
2009年重慶高考考生更改民族成分,成為高考舞弊的新方式,面對嚴格的戶籍制度,更改民族身份如何能成為可能?事件開始于重慶市南開中學一名學生,爆料重慶巴蜀中學存在大量造假,有200多個民族造假的考生。之后巴蜀、南開兩所中學在網上開始了口舌大戰,這一事情引起了重慶市教委的注意。在其官方網站對于少數民族考生進行了公示,但持續時間不久信息便消失了。市區委的調查顯示巴蜀中學只有77個少數民族考生而不是200個。巴蜀中學解釋在于其在選擇生源上下足了功夫,很多考生來自于石柱少數民族自治縣。因此,存在77個少數民族考生不足為奇。
在事情告一段落后,有人爆料石柱縣少數民族副縣長的女兒的戶籍檔案有所改動,因此,重慶成立了聯合調查組深入調查,共有31人被確定為偽少數民族考生,并且取消了他們的錄取資格。其中最為受關注的2009年的文科狀元何川洋,在高考加分調查結果出來的第三天,被爆其父母都是巫山縣的重要官員,蓄意篡改了少數民族成分。狀元郎的造假使得該事件進一步引起了輿論的嘩然。重慶高考考生的民族造假事件已經確定無疑。更改民族成分似乎成了有背景考生沖擊名校的必備條件之一。那些沒有被曝光的學生名單背后是否有更大的背景?新華社罕見地發出了“有什么理由不公布造假考生的名單”的評論,沒有被揭穿的造假父母是否有更多,教育系統和官員的子女是否也身在其中?這里面是否存在了更多的幕后交易和腐敗現象?
面對民眾的質疑,官方和民間要求實行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事情塵埃落定以后,回顧官方的做法,重慶教委處理了31名偽少數民族的考生,取消了其當年的錄取資格,即使是何川洋擁有重慶市第一名的頭銜也一樣。給予石柱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湯平等15名黨員領導干部黨內警告處分;給予秀山縣、石柱縣、黔江區等地公安部門相關責任人撤銷黨內職務、撤銷行政職務等處分;給予一些地區的民族宗教事務局相關責任人撤銷黨內職務、撤銷行政職務的處分。雖然何川洋的父母極力將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努力為兒子尋找最后一絲機會,伴隨著港大的拒收希望也最終幻滅。其父親被革職,母親也停職。重慶在2010年取消了少數民族加分,按國家要求調整為降分投檔照顧,在錄取時更有利于公平公正。高考考生最多只能得到10分的加分照顧,2010年重慶高考最高照顧分值由原來的20分調整為10分,單個考生同時享受的多項照顧項目不得累加,同時,重點本科批次改為了全平行志愿方式,考生可同時填報6個第一志愿。這當然是事后的行為。
高考加分門事件后,許多民間網友和各大媒體不同意官方的做法。基本上都要求曝光造假學生的名單,揪出其后臺,要求相關人員必須受到相關制裁。所謂的“槍打出頭鳥”,僅僅因為何川洋是文科狀元,才受到輿論的指點,這種做法是極為不公平的。同時,網友認為公布造假名單也是對加分門事件的一個最好交待。唯有公布真相才是停止猜想的最好方式。至今為止,那份31人造假名單上的其他人仍然撲朔迷離。面對公眾不絕于耳的質疑聲,重慶有關方面仍未公布其他考生的有關情況,并宣稱不對外公布是聯合調查組的研究決定。與此同時,網友也嚴重質疑重慶的“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的名單也一度從招生辦網站失蹤,網友懷疑這是為了避免有好事者與先前的名單相比較,從而尋找到31名存在問題的考生。
那么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么?民族身份說改就能改?戶籍管理制度向來都是很嚴格的,為什么有這么多的考生還是更改了民族成分?在加分門背后還有怎樣的故事?
我采取滾雪球的抽樣方式訪談了目前仍在大學就讀的重慶少數民族考生。有的是面對面的交談,有的是通過訪談,還有的是通過朋友的幫忙。所調查的范圍涉及2007~2010年的考生。鑒于事情已經告一段落,民眾對考生本身還是持較為寬容的態度,且高考院校對偽少數民族考生也不再予以追究。所以在回答有些問題的時候,很多同學采取了積極配合的態度,部分個人資料是我通過周圍人尋找得來的,所有資料具有可信度。
下面我將抽取和分析幾個典型的案例,以求更深刻地理解重慶高考加分門事件。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