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每一個細節
河豚肉質細膩,味道極佳,但這種魚味道雖美,卻毒性極強,處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人死命。在中國,羨美味而“拼死吃河豚”的人,每年中毒、死亡者都達上千人。但同樣是吃河豚,在日本卻鮮有因此而中毒、死亡的事情發生。問題出在哪兒呢?
在日本,河豚加工程序是十分嚴格的,一名上崗的河豚廚師至少要接受兩年的嚴格培訓,考試合格以后才能領取執照,開張營業。在實際操作中,每條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經過30道工序,一個熟練廚師也要花20分鐘才能完成。但在中國,加工河豚就跟做其他海鮮一樣,加工過程隨隨便便,烹飪過程也沒有經過太多的工序,其后果可想而知。
加工河豚為什么需要30道工序而不是29道?我想這30道工序絕不是憑白無故地杜撰出來的,一定是經過精細的科學實驗測試出來的(即便沒有什么科學根據,就是從營銷的意義上講,這種宣傳也會增加可信度),人家沒有因吃河豚而中毒就是明證。可能經過20道工序的處理也不一定會死人,但粗糙的工序只能帶來粗糙的感覺。從這一點來說,凡是精細的管理,一定是標準化的管理,一定要經過嚴格的程序化的管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