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牛山旅游走廊’項目,是由一些列子項目組合而成。
在地理上,主要依托銅牛山一線,在銅牛山南麓和北麓分別修建兩條公路,南麓是一條自駕旅游公路,北麓是一條旅游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的造價每公里大概在一億左右,而銅牛山沿線因為地形比較復雜,造價可能會更高一些。
因此,相關部門初步評估后,給出了總造價兩百億左右的報價。
而另外一條旅游公路,至少也要向國道標準靠攏,每公里造價估計在五千萬左右,核算下來,總造價也將近八十個億!
僅僅兩條路,就需要投資兩百八十億,但南崗市財政現在連一個億都拿不出來。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梁棟的這個設想就是個空中樓閣,以南崗市現有的財政狀況,根本就不現實。
因此,在討論這個規劃的時候,市長卞豐年就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
“梁市長,我也承認,如果這個規劃一旦成型,必將會扭轉我們整個南崗市的現有局面。但你考慮了沒有,錢從哪里來?別忘了,我們還有一千多億的大窟窿等著去填,市財政別說拿錢出來了,就連下個月的工資發放,我都還在發愁呢。銀行那邊就更不用提了,我們壓根兒就貸不出一分錢來!”
梁棟淡淡一笑,道:
“這只是我們的一個近期規劃,又沒有讓我們現在就籌錢出來。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造勢,讓大家知道我們有這么一個想法。我相信,有眼光的人,會看到這其中蘊含的巨大潛力的。”
說到這里,他環視一周,然后接著說:
“市財政拿不出錢,銀行貸不出錢,難道我們南崗的基礎建設就不搞了?基礎建設跟不上,就不可能有人來投資,沒人來投資,經濟就一直搞不上去……如此一來,整個南崗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兒……”
梁棟好不容易說服了大家之后,這個規劃也正式向社會公布。
修建公路的資金來源,通常有四個途徑:政府投資、銀行貸款、民間投資和國際金融機構投資。
就南崗而,前兩條路都已經被堵死,那就只有后面兩條路可行了。
但是,不管是民間投資,還是國金融機構投資,人家也不可能學雷鋒,無償為地方政府服務,這里通常會采用一種模式,也就是bot模式。
所謂bot模式,就是通過將基礎設施的經營權進行有限期的抵押,來籌集項目所需的資金,實現基礎設施國有項目的民營化。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或者金融機構出資來修建這些基礎設施,然后政府將這些基礎設施的經營權有限期的抵押給他們,等他們收回成本,并適當盈利之后再行收回。
不過,這種模式雖然減輕了地方財政的壓力,卻被老百姓詬病已久。
bot模式下的基礎設施,在運營期間,企業或金融機構為了盡早收回成本,往往會收費較高。
這種高昂的收費模式,是老百姓最容易直觀體驗得到的,因此,這種模式下的基礎設施,往往都會被當地百姓罵不絕口。
另外,bot模式往往還會因為缺乏競爭,缺乏透明度,而滋生大量的腐敗……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