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輝帝是個很“善于聽取”臣下意見的皇帝,五位內閣大臣在面對承輝帝的時候,前兩位選擇擺爛。開會的時候,有意見就說,是不是被采納無所謂,裝模作樣的爭取一下,表示我掙扎過了,然后就沒然后了。
孫化貞作為老三承上啟下,他很少提建議,除非皇帝開口問。私下里承輝帝問起孫化貞,為何極少諫時,孫化貞謙虛的表示,他的能力在執行方面,謀劃方面略顯不足。有陛下在統籌全局,他那點不成熟的意見很多時候沒必要說。
李清作為四號閣臣,定位也很清晰,積極主動的經常求見皇帝,要求私下奏對。有什么想法和建議,一定是先在私下跟皇帝講,達成一致后再會議上替皇帝講出來。
排最后的張廷恩,沒有大事從不主動去求見皇帝,但他確實承輝帝信任度拉滿的閣臣。只有要有大事情,一定是先把張廷恩召來,私下里兩人把能想到的各種可能都列出來,張廷恩從不替承輝帝做主,能想到的情況都說出來,讓承輝帝來拍板。
因為要面對承輝帝的經常性垂詢,張廷恩與賈璉師生關系確定后,從最初私下里淺淺的談幾句政局的事情,慢慢的演變成只要有點啥事情,張廷恩都會叫賈璉過來問一問。
不是說賈璉的答案就一定正確,而是張廷恩發現賈璉這個學生思路很廣,想法不拘一格,總能找到別人看不到的角度。從最初的帶著考教的心思交流政務,到現在張廷恩對于賈璉的建議,已經顯示出非常重視的態度了。
即便眼下賈璉說出官督商辦的建議,一看就顯得有點幼稚,張廷恩還是比較慎重的考慮了一下這個問題。覺得幼稚是因為,官督商辦的策略,在大周朝實行的話,實際上等于還是官辦,甚至還不如直接管辦。
這種要經手大筆資金的差事,文官集團,宦官集團,武勛集團,宗人府,都不可能只是干看著,不會忍住不伸手的。
想要搞官督商辦,難度太大了。方方面面都會爭奪這個新的利益點,還有一個太上皇在與承輝帝拉扯。
“官督商辦,太過異想天開了,大周朝的大商賈,哪個沒有官方背景,即便是本身沒有的,也會花錢去買回來一個背景。揚州十大鹽商為例,排名最后的也有鹽道和金陵甄家的背景。王家的姻親薛家紫薇舍人,那也是從太祖到太上皇,兩代君王的采買代理人。”
張廷恩一句話,說明了大周朝的巨賈們,都是一些什么情況。
這么說吧,在這個時代,沒有哪個商人能跳出官方的桎梏。
賈璉沒有反駁,只是無聲的笑了笑,這個表情中那面有些戲謔的意味。
換成是別的學生如此無禮,張廷恩能一巴掌抽掉他兩個大牙。賈璉不一樣,這就不是個正常的學生,每次都能讓張廷恩在稍微冷靜一點之后,找到一些之前沒看到的地方。
那么,這一次呢?
很快張廷恩就呆住了,靠著椅背的身姿正坐了,眼神游歷,嘴里近似在無聲的自自語,懂唇語的能看出點端倪來。賈璉很有耐心的等著,總算張廷恩恢復了常態之后,意味深長的看了賈璉一眼道:“你先回去吧,我要進宮。”
“學生告辭!”賈璉笑嘻嘻的起身抱手,他其實并不知道張廷恩想明白了什么,畢竟他也是在裝的,他又不是神仙。笑而不語的本意是,官督商辦當然不好辦,但總比官辦要強。再說了,如果事情好辦,當皇帝可不是太輕松了么?
承輝帝想有所作為,哪有輕輕松松的可能呢?如果當皇帝輕輕松松的,那一定是昏君。
昏君對國家不好,但昏君一定很快樂。
比如漢朝某位皇帝,后宮里女人只能穿開-襠-褲那位皇帝。
明君的艱難各有各的不同,昏君的快樂往往都是相似的。
賈璉表示,可以的話,我也很想過著簡單的快樂的生活,這不是現實不允許么?
和往常一樣,請求面君的張廷恩一路暢通,見到承輝帝例行行禮后,開口講了今天與賈璉私下里關于銀行的討論,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官督商辦,于陛下大有裨益。”
承輝帝一開始也覺得賈璉的想法過于天真了,怎么可能嘛。但是聽到張廷恩最后的結論時,不免陷入了深思。張廷恩也沒有給出他思考的經過,只是給出了結論。
可是這事情怎么講呢?越琢磨,越覺得這個法子很妙。
銀行發行并監督,下面的分行負責經營,從皇帝的角度來看,進退有余。官督商辦,民間的反對聲音不會太大,畢竟匯通天下對于商人而,能夠大大的便利商人的同時,還大大的降低了資金轉運的風險。
很明顯這些都是很容易想到的事情,不那么容易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承輝帝下意識的抬頭看了一眼張廷恩,這老哥站在原地閉目養神,承輝帝才想起來,忘記賜座了。于是也不著急去多想,吩咐裘世安搬把椅子來。
張廷恩謝過皇帝,落座后繼續閉目養神,耐心等待皇帝的思考結果。
有的事情,張廷恩可以提醒,但絕對不能說出來,只要他做出一個我不能說的姿態,承輝帝就會往某個方面去想的,因為可能性被局限了。
很自然的,承輝帝就想到了與當下皇權拉扯有關的方面,并且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銀行一旦辦起來,其中的巨大利益,必然遭到各方面的覬覦,這就是一塊肥的流油的肉,任何一方都想狠狠的咬一口,作為發起者的承輝帝,掌握了主導權,也就是掌握了利益分配的權利。強制推行不是不行,但結果顯而易見。
沒能徹底掌握整個朝廷之前,承輝帝很快就從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再抬頭看時,承輝帝咳嗽了一聲,張廷恩配合的抬頭睜眼,笑容滿面:“陛下圣明!”
承輝帝有點不好意思的擺擺手:“過了,過了。”隨即又有點失落道:“豎子妖孽!”
張廷恩抓住機會夸賈璉:“陛下,臣發現賈璉那廝過目不忘,喜歡讀各種雜書。他家里還有這個條件,這是很多大臣成長期間比不了事情。臣的內弟也是個聰慧的,十七歲中舉,少年得志,與賈璉一比,差的太多了。臣以為,不是智商的差距,是眼界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