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辦軍校,官方的說法,世界之大,我華夏困于一隅自守。前明之所以敗亡者,武備松弛,既不能安內,又不能攘外。本朝承天命而得天下,需知,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憂。故設皇家軍校,以整武備。
只能說,這個時間點很好,草原部落入侵的事實,發生在一年之前。文官集團雖然反對,但現在被考成法折騰的欲死欲仙,有反對聲音也形不成波瀾。從官方說法來看,主打一個,不針對任何一方,單純的整頓武備,是防御性質的。
承輝帝的想法很大,不但設立了皇家軍校,還設立了皇家海軍學校。至于海軍學校的成立,理由很充分,本朝萬里海疆,有海而無防。
只不過海軍學校的想法,則要緩一些,如何組建海軍,大周沒經驗,還需要使者從西方聘請老師回來,結合各方意見,再行統一規劃。
這個事情賈璉自然是熱烈的贊成,但是他真不懂,所以不摻和海軍學校的事情,心思花在爆產能上。
什么產能呢?當然是鋼鐵。
眼下最大的鋼鐵產地在遵化,賈璉打著研發司的旗號,去了一趟,實地調查了解后,發現官方的鋼鐵廠管理不善,貪腐叢生。
現階段的產能,供給給研發司生產步槍都差不少,這個怎么行呢?
明明受到了遵化方面的熱烈歡迎,好酒好菜的伺候著,轉身回到京城,賈璉便向承輝帝提出,遵化鐵廠那邊,需要做出改變。
對此建議,承輝帝也頗為頭疼,官方的產業很多,幾乎沒有不虧本的。也就是賈璉搞的研發司,下面一批廠子,能做到自負盈虧。
現在京營軍改,不說西山、南苑、通州三鎮,九門鎮和御馬監的新式裝備都遠遠不夠。
岳齊每次來匯報,都要提一句,各鎮新式裝備缺口八成以上,希望皇帝催一催賈璉。
那么,研發司有沒有庫存呢,有,但不多,無法滿足任何一個鎮的需求。這也是賈璉遵化之行的目的所在。
承輝帝問賈璉怎么改,賈璉建議,如果是官辦,就必須抓吏治,整頓風氣,也可以拍賣給民間商人來辦,絕對不要搞官督商辦,想兩頭顧,注定哪一頭都顧不上。當然了,如果是民辦,必須先滿足官方的需求,然后才能流出市場。賈璉還表示,如果是開會,結果肯定是官督商辦。不是說大人們的智慧不如賈璉,而是他們習慣了官府的那一套,凡事都想兩頭要。
承輝帝一時也沒有決斷,把內閣大臣們都叫來開會,商議此事。
事情是賈璉提出的,所以,賈璉必須到會。
會上由賈璉介紹情況后,承輝帝問閣臣們,如何是好呢?
然后閣臣們對此踴躍發,五位閣臣,張庭恩沒表態,林如海覺得涉及到軍需生產必須官辦,潘季馴主張民辦,認為官辦到最后,還是跟現在一樣,任何變化都沒有。郭衍和寧克的態度比較一致,都主張官督商辦。理由也很充分,郭衍是從人事的角度出發,民辦鐵廠,現在的官員怎么安置?寧克的觀點是,民辦鐵廠,必定滋生以次充好,商人的節操不可信。避免虧損又保證質量,官督商辦為上策。
會前沒亮出賈璉關于官督商辦的結論,所以,張庭恩最后也覺得,官督商辦不錯。
承輝帝看看賈璉,那意思,你說中了,怎么辦?
賈璉嘆息一聲,站起說話:“微臣反對官督商辦!”
有個事情賈璉沒法,官督商辦最典型的就是洋務運動期間。
諸位閣臣一看賈璉站出來反對,全都下意識的表現出嚴肅。
賈璉在內閣會議上戰績彪炳,不信去通州碼頭看看,去運河看看,因為漕糧走了海運,運河沿岸現在還在鬧騰,只不過鬧的最兇的兩江,孫化貞坐鎮壓下去了,山東、河北,還沒從濟寧之變中恢復元氣,鬧不起來。至于漕運總督,夾著尾巴做人中。
當初為了海運的事情,賈璉干了啥,大家都是知道的。
沒人敢質問賈璉的時候,視線都轉到了張庭恩身上,只能是他來了。
“說說你的道理!”張庭恩倒是無所謂,他也確實好奇,賈璉為何反對。
“官督商辦,怎么督,怎么辦?誰說了算?民間商人拿出本錢買下場子,卻要由官員來指手畫腳?這是哪家的道理?單單一個說法,就能嚇退多少商家,屆時,對外拍賣,價錢上不去,一個不好就會導致價格賣低了,便宜了商人。沒準到時候,官督商辦變成了徹查是否有官員在交易中以權謀私,官商勾結,損公肥私。”
賈璉一番話,所有人都愣住了,有道理啊。
郭衍反問一句:“如何保證民辦質量?”
賈璉冷笑著看著他:“郭相,商人還敢糊弄官府?公平交易就是官府對商人最大的優待了。”
寧克也問了一句:“如何確定產品質量沒問題,總要有個標準吧?”
賈璉反問:“寧相懂煉鋼啊,還是懂煉鐵?反正我是不懂的,都是相信下面的工匠,他們說好,那就是好。”
沒人再出來對線了!
林如海:“那便官辦,大不了專設御史,加強審計。”
潘季馴:“還是民辦的好。”
問題又回來了,到底是官辦還是民辦,承輝帝與張庭恩交換視線后,張庭恩道:“內閣投票!”
投票結果很快出來了,二對二,林如海和郭衍投了官辦,潘季馴與寧克投了民辦。張庭恩的一票將決定結果。
張庭恩沒著急投票,而是提問:“賈璉,你覺得哪種好?”
賈璉笑道:“其實都可以,學生只要質量合格,產量足夠的鋼鐵。”
承輝帝在心里默默的罵一句:滑頭。
真不是滑頭,其實真的都可以,關鍵看做事的人。
大周不是沒有民辦的鐵廠,比如蘇鋼很出名,名聲卻是民辦鐵廠打出來的。官方在江寧的鐵廠,并不比遵化鐵廠好。
張庭恩是了解賈璉的,所以他知道賈璉真的說了實話。
沉吟再三,張庭恩最后開口:“那便民辦!有一點必須說明,事先關于遵化鐵廠的價值,必須嚴格審計,不可使官方鐵廠出現損失。”
這個說法,現代有個專有名詞,國有資產流失。
事情定下來了,郭衍又提出新問題:“現有官員,如何處置?”
張庭恩狠狠的瞪他一眼:“查!有問題的罷免,沒問題的換崗。”
林如海則道:“如此一來,必然導致鐵廠停產,研發司所需原材料,缺口如何滿足?”
這個話不是反對,而是為賈璉打補丁。耽誤了軍方的裝備,賈璉也是有責任的,林如海提前給賈璉免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