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娘熬了個通宵,不僅把改良版高爐畫了出來,附帶著手寫了一整本的冶煉秘籍,第二天清早頂著兩個黑眼圈,找到了正在晨練的石筠。
“老師,給你!”
石筠不明所以,接過來看了一眼,便見最上邊的是張圖紙,長短高矮,數據極其詳盡精密,心下便有了三分明悟。
再繼續翻下去,卻見第二頁白紙當中寫了幾個大字《天工開物-冶煉篇》,第三頁開頭便是“凡治鐵成器,取已炒熟鐵為之……”
石筠深深看了姜麗娘一眼:“怎么說?”
姜麗娘揉著膀子,說:“裝糊涂就沒意思了啊,老師。”
石筠哼笑起來,屈指彈了彈冊子封面,思忖著道:“這東西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往外拿的啊……”
姜麗娘小聲說:“我知道,鹽鐵官營嘛,以我的名義遞上去,當然不行啦,但是以您的身份也不行嗎?”
石筠見她將聲音壓得小,便也同樣壓低了聲音,悄悄說:“叫我怎么往外拿?說我新收的女弟子如蒙天授,一夜成書?還是我無師自明,此前雖未狩獵,卻也一觸即通?”
姜麗娘:“……”
姜麗娘撓撓頭:“這當然不行啊。”
她指了指封面上的原作者宋應星的名字:“您可以用著述人的名字來將這本書遞交給朝廷啊。”
“怎么可能無中生有,造出一個人來?尤其又是冶鐵這種大事,不妥,不妥,一個不好,怕會釀成大禍。”
石筠神色嚴肅,思量再三,鄭重叮囑她道:“麗娘,這本書我暫且收下,尋個時機才好決定是否遞交上去。至于你嘛,若有空暇,最好還是做些不犯忌諱,又容易出成果的東西出來,譬如你先前說的那個,水什么來著?”
姜麗娘接了下去:“水泥!”
……
本朝向來講求事死如事生,即對待死去之人,要像他還活著的時候一樣盡心才好。
如是一來,高祖皇帝的冥誕,自然是超乎尋常的隆重。
以太常為首舉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天子率領百官往太廟去祭祀,再出城拜高祖皇帝陵墓,然后便是浩浩蕩蕩的巡游儀典。
不是天子巡游,而是高祖皇帝衣冠乘坐金根車,由光祿勛與金吾衛聯合護衛,經由御道,巡視高祖皇帝統治過的天下。
朱元璋乃是嗣位之君,更要將這一典制辦得隆重,太常身上剛濺上廷尉的血,下朝的時候腿都在哆嗦,再見天子隱隱有壓制竇敬之勢,愈發不敢馬虎,非要將這場冥誕辦得隆重體面不可。
待到祭廟之日,朱元璋乘坐金根車,在數輛車駕的護持之下來到太廟,甫一進門,神色便不禁微微一變。
約有十數畝地大小的廣場不知是由什么東西鋪成,渾然一體,平整光潔,放眼望去,不見半根雜草,一粒灰塵。
朱元璋心思緊跟著動了起來,而隨行之人也都驚住了。
這是何物,怎么如此平整美觀?
向來太廟都是以磚石鋪地,短時間倒是還好,時日一旦久了,磚石便會開裂,縫隙之中更會生出雜草,偏生這地方緊要――一磚一瓦出了問題,都要有人用腦袋賠罪。
當今天子登基之后,先后下馬了兩位九卿,本來還有人懷著幾分心思,想趁著這次祭祀發難,把太常給拉下來,哪成想這廝居然搞了這么個神器出來?!
更多的人已經將思緒轉到了別的地方……
這東西到底是什么?
成本多高?
能普及嗎?!
朱元璋端坐在車駕之中,心想這東西出現的有點蹊蹺啊,得找人打探一下,看背地里是不是有什么鬼。
嗯,暫且記下。
等回宮之后打發人去查過之后,很快便知道了結果――這東西居然是元娘的妹妹姜麗娘搞出來的!
空間里幾個皇帝都覺出不對勁兒來了。
劉徹“嘖嘖”兩聲:“這個小姑娘懂得不少啊?”
李元達說:“我仿佛記得,那個豆腐跟豆腐腦也是她搞出來的?”
李世民笑了:“看起來,也是個身懷秘密的人物啊。”
嬴政沉默了幾秒鐘,忽然說:“你們看老朱。”
眾人齊齊扭頭。
朱元璋笑的合不攏嘴:“……又有一頭羊可以薅毛了……錢錢……香香……嘿嘿……”
皇帝們:“……”
李元達不由得擦了擦汗:“老朱你上輩子是存錢罐嗎?看誰有錢,就想叫他到碗里來?”
嬴政也記起了給自己留下相當糟糕印象的蔣某人:“殊不知一種米養百種人,可用與否,卻在模棱之間。”
朱元璋聽完,便失笑道:“姜家兄妹三人都已經被石筠收為弟子,他是怎么跟我說的來著,俱是品性良善之人,以他的閱歷,總不至于看走眼。退一步說,就算是看走眼了,又能如何?還能在老朱眼皮子底下翻出浪來?”
他最顧惜的還是老妻:“老馬這一世是個可憐人,父母早逝,還托生在貧苦人家,姜家二房好好的把她養大,視若親生,這是恩義,我打心底里感激他們,這個姓姜的小娘子即便有什么不妥,也是可以放過的……”
想到這里,他又不禁開始思忖:“竇敬被我一番連消帶打,勢力大不如前,現在都已經稱病不朝了,料想更無力送女入宮,我要不要找個時間,去石家看看老馬?”
朱元璋很是掛懷:“聽說她前不久生病了,也不知好了沒有……”
……
這次祭廟活動,太常著實露了一次臉。
天子事后對其大加褒贊,而別的那些那些部門,譬如少府等負責營建事務的官署,則迫不及待的在朝中發問。
鋪地的是什么東西?
成本高嗎?
能量產嗎?
長安這么大,不只是太廟這一個地方需要平整的廣場和路面啊!
??
??而放眼天下,不說別的,單單只講馳道和官道,就是極其浩大的一個工程。
如若搞出這東西只是個小吏,又或者沒什么背景,這會兒太常起碼要吃一半紅利,但偏生人家背靠師長,乃是石公的得意弟子,太常就得一五一十的交待了。
“此物乃是石公弟子姜寧所制,所以被叫做姜氏石,所需原料并不繁瑣,成本較之青石、磚石更低,可以量產,不僅可以用于鋪設地面,營造廣場,還可以用來修葺房屋,加固墻壁,用處實多……”
滿朝轟動。
姜麗娘的水泥大獲成功。
被調任少府令的河南尹朱佑還沒上任,箭頭上就多了一個任務,在少府里新增加一個姜氏石作坊,今年之內將整個長安的廣場和道路重修一遍,再與京兆尹協同合作,加固長安及京畿之地的城墻。
而作為姜氏石的研發者、石公的得意門生,姜寧順理成章的得到了一個八品官身,沒有引起任何人的反對。
聽聞消息的時候,姜麗娘正在石家準備面對接下來的一對一考試,聞說姜寧被授了官,整個人瞬間木在原地。
師兄孫三橋笑瞇瞇的看著她:“怎么,高興傻啦?”
姜麗娘胡亂的搖搖頭,然后反應過來,又用力的點了點頭:“嗯!”
這可是官身,妥妥的階級跳躍啊!
即便只是個八品官,那也是官!
再聽孫師兄說什么“姜氏石”,姜麗娘真的尬到腳趾扣地:“不是說了叫水泥嗎?干嘛叫姜氏石啊――”
孫三橋道:“叫水泥才奇怪吧,那東西明明既不是水,也不是泥啊!姜氏石多好,聽到耳朵里,既知道那是石頭,也知道是什么人做的!”
姜麗娘:“……”
行叭。
又問他:“師嫂什么時候過來啊?我們約好了要談買賣呢!師兄你把話帶到了沒有哇!”
孫三橋無奈道:“帶到了帶到了,她說下午就過來。”
姜麗娘到底還是跟韓夫人一起做上了買賣。
少府本身就是一個封閉性較強的部門,配方給了他們,短時間之內不會有泄露出去的風險――就算真的泄露出去了,也沒幾個人有這個本事和膽量跟少府爭利。
新任少府令朱佑還在騎馬趕來的路上,但少府也沒有停止運轉,80的精力協同京兆尹營建公共區域,還得留下20的精力營建私人區域。
看起來像是假公濟私,但任誰來都挑不出毛病――人家這部門本來就是面向皇家服務的啊!
姜氏石出來了,宮里邊需不需要用呢?
皇室的人需不需要用呢?
外邊滿大街都是姜氏石,鋪的整整齊齊,叫皇帝在宮里邊一腳踩在斷青磚上濺一鞋水,那像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