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牧場。
十二月,大雪紛飛。
此時一支數百匹的馬隊,正冒著皚皚白雪,朝著牧場的方向奔馳而來,領頭的正是趙常山。自從接受張恪的邀請,主持組建一支黑龍牧場自己的護衛隊后,幾個月來,趙常山便一直在為此竭盡所能。為了生活,他在少年時,便入了軍營,后來還被招進內衛,有了這些經歷,組建一支護衛隊,對他來說,倒也不難。再加上胡不歸、何剛等也提供了些幫助,為他介紹了不少好手,因此組建工作,進行得還算順利。這些招募過來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從軍中退下來的,退出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犯了紀律的、有因為傷病的、也有因年紀大了以及其它個人原因的。趙常山自然也不是胡亂就找人進來的,他還是經過了一番認真的挑選的。因此,進入護衛隊的這幫人,還真大多都是有一些真本事或者特長的。
在邊境地區,開設牧場,安保的工作,自然是極為重要的。否則的話,辛辛苦苦的放牧,到頭來,難保不會被一鍋端了,到時候哭都來不及的。因此張恪開給護衛隊的待遇和條件,還是很慷慨大方的,為的是能借此招攬來真正的好手。盡管牧場如今的經費并不寬裕,但張恪知道在這方面是絕對不能吝嗇的。除了餉銀向北軍正規軍看齊外,張恪在后勤上更是不遺余力為他們著想,力求在生活上為他們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條件。
當趙常山帶著挑選出來的第一批護衛進駐營地時,倒是讓這些人有些受寵若驚的。本來以為條件會很艱苦的,卻沒有想到牧場的東家這般慷慨大方。這個護衛隊的營地,場地夠大,自然是不用說的。里面排列整齊的新造好的房子,里面的宿舍有一人間至四人間不等,盡管面積都并不大,但床鋪柜子桌椅一應俱全;營地的東南角還建有一個大食堂,里面寬敞明亮,桌椅板凳齊備;西南角還有一個大型的澡堂,可同時為五十個人提供熱水服務;而營地旁邊,還有一個巨大的演武場,讓護衛隊進行日常的訓練,里面甚至還有一處室內的訓練場,這考慮得實在是太周到了。總之,牧場為這支護衛隊所提供的這些生活設施,其優越性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期。許多護衛隊員來到這個營地后,第一個想法便是:這里的生活條件可比北軍要好太多了,別說牧場開的餉銀和北軍不相上下,哪怕少上一半,就沖這條件,那也很值得得來啊!
趙常山也沒有想到,牧場的后勤保障能做到這種程度,既意外又驚喜。就連胡不歸在營地參觀了一圈后,也對這里感到很是喜歡,甚至于都想要自己也住到這里來了。某種程度上,老胡或許還是挺喜歡和這幫漢子待在一起的。總之,這個營地看著就讓他覺得舒服、親切。營地內的這些規劃設計自然是張恪根據后世人民子弟兵的軍營格局進行布置的。張恪另一世時,也曾幾次去軍中慰問,對于軍營中井井有條的樣子印象深刻。于是,便模仿了記憶中的樣子,進行了這番布置。而在張恪看來,營地內隊員們的吃飯、睡覺、洗澡、訓練等,自然便是后勤保障中最主要的四件事了,在這一點上,張恪一點都不吝嗇投入。在他看來,一支隊伍,吃不好、睡不好又怎么可能會有戰斗力了?雖說艱苦樸素的作風很好,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故意虐待自己,沒有苦還要硬去吃的。
而在入駐營地后,護衛隊的隊員們,在親眼看到了營地的一切后,他們自然對于牧場東家的慷慨大方很是感動。整理好內務后,大家又高高興興的到食堂參加了歡迎宴會。宴會上,食物豐盛,牛羊肉管夠,隊員們看著這一切,卻有些無所適從了,因為所有的一切都超出了他們的想像和預期,反倒讓他們覺得有點不真實了。然而,當大家略帶忐忑的過了幾天后,才發現這些竟然真的不是在做夢。雖然此后的伙食不像歡迎宴那天,肉管夠了,但卻也還是天天有肉吃的。為此,趙常山還向隊員們喊話道:“牧場的東家,如此大方、仗義,咱們自然也不能辜負了這一番心意。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好好的訓練、好好的保護牧場,不能讓人戳咱們的脊梁骨,說咱們光吃飯不干事兒。咱們丑話說在前頭,誰要是偷懶了,那不好意思,你從哪來的就回哪去吧。咱們黑龍牧場不養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