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一聽他們是朝廷派來的,緊張的神情便更和緩了一些。略作思考后,終究還是將他們給讓進了院子里。老人帶頭將他們領到了院子邊的一副石桌椅旁,還禮貌請他們坐下。張恪道了聲“謝謝”后,便坐了下來。由于只有四張石椅,張恪和老者各自坐下后,剩下的兩張很明顯便不夠她們三個分了的。不過王大丫她們倒是沒有誰去搶座,而是都自發地站在了張恪身后。老者見狀,暗忖:倒是頗有規矩,不是普通人家的作派。心里便又更相信了幾分。
“老人家,今年高壽啊?”
“呵呵,老朽已是耄耋之年了。”
“老人家是個有福之人啊!”
“茍延殘喘而已,行將就木之人了,其實早就該走了的。”
“小子看老丈精神尚佳,步履穩健,絕對輕輕松松活過百歲的。”
“哈哈,承小哥吉呢。”
“煩請老丈,跟咱講講這里的情況和這幾年的事兒吧!”
老人家嘆了口氣,倒也沒有推辭,想了想后,開始講起。
老人家所在霞塘村,人口上千,在這附近屬于數一數二的大村了。之所以聚居了這么多人,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好水好地好風光。在西南地區,要只說好風光的話,那還真是抬眼就是。但好水好地,就不多見了。霞塘村,剛好座落在兩列山巒之間一大塊平地上,水源充沛,土壤肥沃,適宜灌溉,加上光照合適,端的是一塊風水寶地。在村東頭有一個池塘,早晚之際,在火紅太陽的照耀之下,水面便會鋪滿霞光,端的是美不勝收,霞塘村便是因此而得名的。因為好水好地,這里的莊稼便長得好,如此自然也吸引了許多人來此定居。
“老丈說,這個村子有上千口人,可是自我們進村后,卻是家家戶戶大門緊閉,別說人了,連個活物都見不到啊。村民們都去逃荒了嗎?”
“出去的,確實是不少。不過,其實還有幾百口人留在村里的。就說老朽,風燭殘年了,腿腳又不便,走不得遠路的,與其死在逃荒路上,還不如留下來了。如今還留在村里的,大抵都是和老朽情況類似的。之所以大家都躲在屋里,也是沒辦法的事,大旱了兩年多,存糧快要見底了,所幸村里頭尚有幾口老井,還多多少少能出一點水,否則的話,渴都渴死了。只是,也不知道哪一天,說不定連那點水都沒有了。為此,大家才一直躲在家里,為的便是少動彈、少出汗,爭取多活幾天。”
剛說到這兒,門外傳來“噗噗噗”的腳步聲,張恪轉頭看去,一隊士兵奔到了門外。老者見忽然來了這么多人,神情立馬緊張了起來。張恪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趕緊安撫道:“老丈不用擔心,他們都是朝廷的官兵,是小子的部下。”說著,又向王大丫使了個眼色,大丫點了點頭,走向外面。不一會兒,回來稟報道:“他們說,軍中想要生火造飯,可是到處都找不到水,李將軍便命他們進來村里看看。”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