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傾辭顯然對這些了然于胸:“目前我們的人口約有一百零八萬,農戶大概占六成。”
這個人口是沒有加兩島七八十萬百姓的數量。
也就是說姜瑾如今的百姓近兩百萬,如果按六成農戶算,就是一百二十萬左右的農戶。
慕青有些奇怪:“六成?這么少嗎?”
這個時代工業不發達,農戶往往占到總人口的八成左右。
不過姜瑾大力發展工業,辦了不少廠子,所以農戶這才相對少了很多。
洛傾辭點頭:“我們有工業區,有大量的工人。”
慕青拍了拍腦袋:“對對,我給忘了。”
他剛剛一時沒緩過來,想的還是之前硯國時的占比。
姜瑾沉思片刻后,才回答之前的問題:“只要是農戶,不管男女老少,一人一畝,再加一分旱地。”
別看一畝不多,這個時代沒機器,百姓甚至買不起牛犁地,大部分都靠鋤頭一點一點翻出來。
一個家庭中也不可能全是勞動力,總會有不能干活的老少。
“田稅呢?”洛傾辭繼續問道。
姜瑾沉吟道:“田稅以后就叫國糧,交五成,大家覺得怎么樣?”
五成對著這個年代來說不高但也不低,就拿泗州的世家租地來說,租子是六成。
如果按這個時代的糧食產量來算,百姓活的尤為艱辛。
這個時代畝產低,大豐年大概是180斤左右,像現在這樣的荒年能有120斤就不錯了。
拿一個十口之家耕地十畝來說,畝產按180斤算,交五成就是900斤,那百姓就只得900斤糧。
如果是稻子,出米率是6到7成,平均下來一人每天只有一兩四左右的糧食。
這個時代沒什么油水,土里干活的青壯一天這點糧根本就不夠。
何況,除了吃的,百姓還得買鹽買油買衣服等等,這些錢都得從這些糧食里出。
姜瑾的糧種畝產800斤,即使收五成國糧,十口之家手里還有4000斤糧。
這比他們以前種地不收租子還要多得多,如果種小麥則更多。
何況十口之家還可以分到一畝的旱地,旱地不用交國糧,可種菜或是種土豆玉米什么的,能幫襯不少家用。
雖然糧種和肥料需要出錢另買,但這個價格不算高,在這些畝產面前算不了什么。
反正溫飽是肯定沒問題的,農閑還可以到城里找找臨時工做做。
眾人把這些數據在心里算了算,不由暗自點頭。
“我覺得可以。”洛傾辭率先表態。
眾人也都紛紛贊同。
慕宛白遲疑道:“主公,這樣的話,我們的地讓誰種?”
單靠分地給百姓種收國糧是肯定不夠的,姜瑾自已還得種,而且是把最好的地留給自已種。
姜瑾顯然想過這個問題:“就按現在給我們種地的人,如果有人想分地不想給我們種了,也可以,把他分到能分地的區域就行。”
“至于留下來的人,我們可以給予保證,他們不想做時都可以按農戶給他們分地。”
慕青撫著胡子:“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留下來的人應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