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嬸當時決定用四五畝的地種玉米時正值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在,每個人都拿出天的時間,肯定能把玉米收回來。
玉米還沒有長高,家里的老老少少都陸陸續續出去打工或者開店,只留下九叔公一個七十多的老人,自己也要理所當然的打理所有的田和地,養一幫一幫的牲口。
“農忙假放給小孩子不如放給大人嘛,那些家里有田有地的上班族,一個人放三天假回來幫忙收地里的東西,種田不好嗎?”阿嬸現在也是人到用時方恨少,不斷的發牢騷。
阿太和李明煦正在給兩個小孩子做小草帽,不讓他們倆曬著。
“這些活都要干,村里現在有多少人,就互相幫忙著干唄,明煦那邊早上賣了蔬菜也沒啥事了,就回來幫忙干點活。”九叔公也是發愁。
老的老小的小,好不容易有幾個回來的年輕人,真的是成了主力軍。
夏至將至,稻香村后山下面的荷塘給了些許清涼與靈動。
這個荷塘是九叔公和阿太幾個老人的私房錢,雖然他們都干不動了,但是后輩們正兒八經的出力,給老人們一些助力。
九叔公是非常會采蓮藕的,早早的糾集大家來到老堂屋吃阿嬸煮好的粥。
阿嬸很早就來廚房忙活了,用大灶熬了一鍋香噴噴的白米粥,還有昨天晚上做的幾十個小菜。
說是幾十個小菜,真的一點也不夸張,在嶺南城市或者鎮子上的一些粥攤,就是這樣吃的。
阿嬸的丈夫,就是阿叔現在就是在市里賣粥,一個人帶著大兒子把一個粥攤打理得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