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殿內。
主殿內香煙裊裊,三清祖師塑像穩坐殿正中央,白玉雕琢的神像衣袂翩躚,面容慈悲又威嚴,供桌上擺滿了新鮮的蜜桃、雪梨與素點心,青銅燭臺上的紅燭燃著跳動的火苗,將整個大殿映得暖融融的,卻又透著不容褻瀆的肅穆。
黎洛嶼規規矩矩的整理了一番自已的素色道袍,乖乖的站定在后方一角等待儀式的開始。
她悄悄探頭瞥了了眼三清祖師爺的三座塑像,三清祖師爺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年時光,正默默注視著她,讓她心里瞬間生出幾分敬畏,原本還有些雀躍的心也漸漸沉靜下來。
而其他人則恭恭敬敬的站在主殿兩側,目光齊齊落在正殿中央,神情肅穆。
清虛道長身著深藍色繡八卦紋道袍,手持“朝簡”,從東側“生門”緩步走入,先對著三清塑像行“三拜九叩禮”。
他的每一拜跪伏叩首都行云流水,每一步都合著殿外隱約的晨鐘節奏。起身時,他取過供桌上的清水,以指蘸水,輕灑在黎洛嶼面前的蒲團四周,朗聲道:“今有弟子黎洛嶼,心懷至誠,愿入我門,承道家薪火。弟子心向三清,敬天法祖,特稟祖師,求祖師見證!”
話音落,明心道長作為“引禮師”(道門拜師核心執事),手持“疏文”(寫有拜師緣由的黃紙)站在供桌西側,聲音沉穩:“請弟子上香,敬稟三清!”
黎洛嶼根據他的引導走到供桌前,接過三炷線香,以標準的“持香禮”先向玉清方向躬身,再轉向上清、太清,各行一禮,而后將香緩緩插入香爐。
而后退回蒲團前叩拜,跟著明心道長念誦:“弟子黎洛嶼,叩拜三清祖師,愿遵道規,勤學不怠,護持法門!”
清虛道長走到主位蒲團前坐下,身后立著“師門法旗”。(師門法旗為:青色旗面,繪太極圖)。
明心道長引黎洛嶼至清虛道長面前,小聲說:“你要,一拜師父,授業解惑;二拜師父,傳你道統;三拜師父,護你修行。這個過程需行‘三拜九叩’,所以,心要誠,身要正。”
“嗯。謝謝明心師叔!”
黎洛嶼雙膝跪地,雙手捧著早已備好的“拜師帖”。
帖紙為黃麻紙,以朱砂書寫,上寫“弟子黎洛嶼,年方十八,慕道求真,愿拜清虛道長為師,謹立此帖,誓遵門規:一不背師,二不叛道,三不恃術欺人,四不吝嗇傳法……”
黎洛嶼將帖文舉過頭頂,躬身說道:“師父在上,弟子黎洛嶼,愿以誠心拜師,求師父收錄!”
清虛道長接過帖文,展開看時,嘴角的笑意怎么壓都壓不下去,直到聽到明心道長的一聲輕咳,才強壓著笑意,一本正經的后對黎洛嶼說:“入我門者,先修‘心’,再修‘術’。心不正,則術無用;心不誠,則道不存。你可記牢?”
“弟子記牢!”
黎洛嶼心里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兒,都不想吐槽這個不正經的師父了,按規矩應聲跪拜。
第一拜:“謝師父愿授我道”;
第二拜:“謝師父愿傳我術”;
第三拜:“謝師父愿護我修行”。
黎洛嶼的每一次叩首,恭恭敬敬,認認真真。殿內眾人全都屏息觀看,就連黎老爺子都悄悄收了平日的爽朗,目光肅穆地看著這一幕。
秦局看著這一幕,抬手悄悄掩住嘴角的笑意,心里還在瘋狂吐槽:不知道那幫整天破四舊、抓尾巴的人看見這一幕會不會被氣死!哈哈~
清虛道長扶了一把黎洛嶼緩緩站起起身,明心道長見狀遞上一冊線裝的《道門十戒》。
黎洛嶼隨手一翻:好家伙,首頁上面明晃晃是歷代祖師手書的戒條: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不穿華麗衣物),七戒坐臥高廣大床(不貪安逸),八戒非時食(過午不食),九戒蓄財(不積私財),十戒妄議國事(不涉俗務紛爭)。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