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財政情況毫無疑問是緊張的,而根源就是出自于那龐大的軍費。三冗三冗,最多的就是軍費。那不是軍隊,而是吸血鬼。把大宋的血液抽干的吸血鬼。??趙禎對此是有數的,可慣性讓他還是猶豫了。他曾經進行過革新,也曾雄心勃勃的準備掀開一些祖宗之法,結果被現實撞的滿頭包,還損失了范仲淹。他知道自己失敗的主因是得罪了那群人。而那群人的代表此刻就在殿中。所以他習慣性的看了過去。“不妥。”韓琦搖頭道:“此事就怕萬一,若是中牟混亂,這京城也不安生。祖宗的考量自然是對的,我等……”“韓相!”沈安拱手道:“養不活那么多軍隊怎么辦?”這個……這個問題竟然沒人想過?沈安想一巴掌把這些人都抽翻在地,然后踩上幾腳。“養不活咋辦?”沈安的問題讓人沒法回答。按照目前的趨勢下去,養不活軍隊是妥妥的。“到時候只能加稅,可加稅卻會逼反百姓,咋辦?”趙禎被這話給觸動了。是啊!軍隊不但是個吞金怪獸,更是一個不穩定因素。一旦軍隊不穩,大宋能安穩?他搖搖頭。這事兒是要仔細斟酌考量了。三司使……宋祁竟然不知道大宋目前的狀況?趙禎有些不滿。你進了三司,首要就是掌握大宋的財政情況,以備君王參考。如今你一問三不知,反而是沈安這個小小的待詔,不但知道軍費,更知道歲入。他怎么知道的?趙禎想起了往事,記得有人上奏過這些情況,想必沈安就是那時記了下來吧。??這個少年有心了啊!若群臣都是這般勤勉,朕還擔憂什么呢?趙禎覺得很滿意,于是就點點頭,說道:“要不試試吧,地方官吏要盯緊了,周邊的……要盯緊了,稍后讓包拯也盯著……”韓琦出班道:“官家,祖宗之法……若是有人造反……悔之晚矣!”祖宗就是這么做的,這些年下來沒見災民造反,這就是成效啊!上次你讓范仲淹胡亂改革祖宗之法,結果如何?今日你又想著來一下,這個……咱能不折騰嗎?“是啊!陛下,還是招為廂軍吧!”宰輔們大多支持按照老規矩來處理,旁觀的趙宗絳不禁微微一笑。沈安落了下風,就是趙宗實落了下風。所以肖青在朝中毫無建樹,目前看來還是最好的選擇。不做就不會錯,做的越多,錯的越多,果真是至理名啊!趙禎在猶豫著,他的目光轉動,看到了趙宗絳那得體的儀表。再轉過去,他看到了眉頭緊皺的沈安,和身邊木然的肖青對比強烈。這個少年在為了大宋而憂心忡忡?這一刻趙禎覺得自己看透了沈安,他唏噓著說道:“試試吧,中牟周邊駐軍多,可以試試。”中牟靠近京城,周邊駐軍多如牛毛,五千余人就算是造反也能壓下去。沈安在想著趙仲p當了皇帝,會不會給重臣們下瀉藥的問題,聞就喜道:“陛下英明。”眾人看著趙禎,有人失望,有人焦急,最后還是富弼出班道:“如此當馬上調運錢糧過去。”作為首相,他必須要學會掌總,而不是事事都和官家作對,否則下一次你別想再上臺。五千余人的災民,而且有老有小,還有不少女人,問題應該不大吧。他一說話,就是皇帝和首相都贊同此事,這事兒就算是板上釘釘了。一直沒說話的趙宗絳突然肅容
道:“陛下,此事……沈待詔一力主張……少年有為啊!”這話讓人一怔,隨即大家都反應過來了。這事兒是沈安一力主張的,和官家可沒關系。到時候失敗了,別把罪責往官家的頭上推。大家看了趙宗絳一眼,覺得這位很穩重,而且還會顧全大局。不錯啊!眾人都點點頭,沈安說道:“臣以為,百姓但凡能吃飽穿暖,就沒人會造反,他們更樂意在家鄉安居樂業,而不是去做廂兵!”“你怎么知道?”趙宗絳突然問道,然后仿佛是覺得自己的話太多了些,就歉然頷首,退了回去。可他的問題卻被刨出來了,誰都有興趣知道這個答案。“我當然知道!”沈安不想和這人解釋,趙禎卻說道:“沈安吃過苦,所以知道些下面的想法。”趙宗絳尷尬的點點頭,隨即趙禎就吩咐道:“令包拯去。沈安和肖青也去。”老包的節操還行,而且脾氣不好,趙禎覺得他要是去了,鐵定能鎮壓一干官吏。官吏不老實,這是常態,對此他非常清楚。可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同樣清楚。而讓沈安和肖青一起去,就是作為兩位備胎的代表,算是間接幫他們了解朝政。至于直接讓他們參與朝政,這個是萬萬不可能的。宰輔們出了大殿,大家都有些不安。傳統習慣被顛覆了,大家始終覺得不對勁。前面的沈安看著神采飛揚,甚至是有些n瑟。趙宗絳一路回到家中,見到趙元良后就不禁笑了。“笑什么?可是遇到好事了?”趙允良很是愜意的問道。老八家如今也算是成了備胎,這多好的事啊!趙宗絳笑道:“中牟有災民,朝中都說把精壯災民編為廂軍,可那沈安卻獨辟蹊徑,建以工代賑,原地處置。”趙允良的眼睛一亮,說道:“祖宗為何要把災民編為廂軍?不就是怕他們造反嗎!沈安這是在顛覆祖宗之法,群臣此刻看似同意了,可一旦中牟有人起事,他沈安就逃不脫罪責!”趙宗絳笑道:“以往那些災民在等候處置期間,多有不法,這次也不會例外,所以爹爹,沈安這次怕是要完了。”趙允良點頭道:“是啊!只要有人一起哄,法不責眾嘛!”……“他急切了。”趙宗實看來恢復的不錯,他皺眉道:“沈安急切了,災荒之后有大亂,這是鐵律,他急什么?”趙允讓也頭痛的道:“這少年……”只有趙仲p,他很是篤定的道:“這等事就是大宋的毒瘤,不嘗試著去了,以后會成大患。”趙允讓瞪了他一眼,說道:“祖宗之法何等的高瞻遠矚,你懂個屁!”趙仲p想想反抗的代價,最終還是決定要為了道理而反抗。“翁翁,時移世易!”??別抱著老規矩不放,那是腐朽的。“你說什么?”“孫兒說……哎呀,您怎么又打人呢!”“站住!還敢跑!”……包拯一路疾行趕到了中牟,當看到那些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災民時,不禁就怒了。“地方為何不賑災?”地方官訕訕的道:“未得許可,不敢放糧。”“迂腐!”老包雷厲風行的道:“開倉!”馬丹!百姓都要餓死了你還不開倉,怪不得要造反。這是來自于沈安的怨念。災民們聽到消息后不禁歡欣鼓舞,有人喊道:“多謝包青天!”“多謝包青天!”這些歡呼讓包拯有些……小小的竊喜,但這個竊喜馬上被沈安打破了。“這是官家的圣喻。”包拯馬上
就是一身冷汗。重臣們習慣性的會忽略皇帝,然后標榜自身,這是習慣,老包也不能免俗。可把皇帝的功勞往自家身上扯,包公,您也太n瑟了吧?“官家萬歲!”當地的官吏非常有眼色的帶頭喊口號,氣氛漸漸才轉了過來。肖青在觀察著沈安,見他走進了災民中間噓寒問暖,不禁搖頭失笑。你現在不是重臣,弄這個姿態有屁用!沈安那邊已經召集了不少人,說話的聲音漸漸也大了,引得包拯等人趕了過去。肖青也湊了過去,想聽聽沈安說了些什么。“……官家聽到消息后就憂心忡忡,擔心的不行,這不馬上就令包中丞趕來了,就是擔心大家被冷著了,被餓著了。”沈安說著從一個婦人的手中接過孩子,熟練的哄了幾下,然后說道:“這孩子還壯實。”婦人落淚道:“家里的東西都盡給他吃,大人……大人就忍著。”沈安嘆息了一聲,然后看著這些災民,問道:“若是能給你們重建家園,你們是愿意去做廂兵還是留在家鄉?”包拯的心中一震,急忙就近前了幾步,想仔細傾聽百姓的心聲。肖青更是不堪,不但靠近了,而且還掂著腳,恨不能馬上就聽到反對的答案,然后沈安就成了個大笑話。隨行的人成分復雜,各方的人都有,皇城司的人自然也不缺。此刻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百姓的答案。一個老漢出來說道:“聽聞每次災荒,精壯都要被編為廂軍,此后就衣食無憂了,這是好事……”肖青只覺得心口猛地熱了一下,那股子狂喜就忍不住奔涌上來,讓他面色潮紅,身體顫抖。這是什么?這就是鐵證,證明你沈安堅持的就地安置方案是個錯誤的鐵證。等消息一回稟,沈安,官家再欣賞你也不行,無數人會因為你破壞了祖宗之法而群情激昂,這股子力量能讓你成為過街老鼠。隨行的人各自神色不同,但不少人都是輕松。祖宗之法好啊!大家照著辦事就完了,偏你沈安多事,這不大家還得下來統轄賑災和重建,這都是麻煩啊!沈安依舊淡定,甚至還面露微笑的鼓勵著老漢。老子前世就曾經是多年的吊絲,會不知道底層百姓的心態?老漢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說了自己的想法:“家再破、再窮,可那也是自己的家呢!這山這水這土地,小人都熟了,做夢都不會認錯,不會走錯,死了就想埋在這里……”他抬頭,臉上的溝壑縱橫,誠懇的道:“貴人,若是貴人能見到官家,還請貴人幫小人求求官家,只要能果腹,小人……小人等人愿意留在家鄉……”包拯只覺得心臟仿佛是被重錘敲擊了一下,呼吸頓時一緊。肖青一下就握緊了雙拳,然后有些茫然的看著那些人。那些百姓。“對呢!外面再好,可也沒家鄉好,只要官家能讓小人果腹,這便是盛世了。”包拯突然眼睛一熱,淚水就忍不住滑落下來。百姓的要求竟然這般低嗎?只要能果腹,這便是盛世了。??有個隨行的小吏忍不住問道:“那你等不鬧事……”一個婦人說道:“貴人這是哪里話,但凡能有東西吃,誰會鬧事?誰敢鬧事咱們也不理他啊!”“就是,誰鬧事就是在破壞咱們的好日子,弄不死他!”肖青跌跌撞撞的退后了幾步,喃喃的道:“這便是百姓的想法?怎么……怎么和他們說的不同呢?”??一群肉食者瞬間就被一群災民給摧毀了心中的固有觀念,現場一陣寂靜。……第三更送到,求月票,求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