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何提高效率呢?”
“有利于安全生產,有益民工的健康是好事。三班倒能增加人手,但需要的口糧也會增多,況且三班倒也不會影響磨洋工吧?這些該如何解決?”吳組對唐植桐的想法不置可否,反問道。
針對以上情況,唐植桐思前想后,只有從調動積極性、提高效率入手,不僅花費少,說不定過陣子公社化的時候還會被當做典型。
雖說大致方案已成型,但唐植桐不會當場把自己所想說出,否則會顯得自己才思過人,或有備而來。這都不是唐植桐想要的,低調、不起眼更保險。
“有空,來,坐。”吳組很熱情,又給唐植桐倒杯水遞過來。
“至少節前,不能再晚了。”吳組斬釘截鐵的回道。
“吳組好。您方便嗎?”辦公室門開著,唐植桐依舊是先敲門,這是最基本的禮貌,“我整理出點思路,給您匯報下。”
大包干?先不說如何酬勞,一旦實行,這顆雷就算埋下了,過幾年會被炸得粉身碎骨。吳組對麻三哥和自己都不錯,自己不能為了眼前不顧吳組的前途。
“現下是整個工地800人,都是一天三頓飽飯,其中300人按人均八毛工錢算。按120天完工預估,接下來總共需消耗288000斤糧食,支出28800元工錢。”唐植桐略微停頓,給吳組消化下數字,接著往下說:“提前50天完工,按當下的飯量和支出,一共能節省120000斤糧食和12000塊工錢。”
“謝謝。”唐植桐欠身接了,“我是按照‘多、快、好、省’的思路整理的,您看當不當用。”
“我一時也沒頭緒,回去想想再給您答復,可以嗎?”唐植桐眉頭緊鎖,一副遇到棘手問題的樣子。
給民工結算工錢,是伍豪先生過陣子去水庫視察后推動執行,得明年才能落地執行,這里面的難度,別說唐植桐,就連吳組也不可能推得動。
難道讓子弟兵去打罵嗎?非常不合適!
更沒法罰,像唐植桐這樣拿工資的臨時工是少數,其他大多數是附近的村民,工地管一天三頓飽飯,沒工錢拿。
“兩班倒改成三班倒。上工時間長了,磨洋工的也多。我之前跟民工聊過,下完工還要兼回去顧家里的農田,眼下正是曬麥、整地、除草的時候,惦記著莊稼,干完工地再回去鋤地,人更容易疲憊,第二天效率根本上不來,如此循環,效率肯定不高。三班倒能有勞有逸,有利于安全生產,有益民工的健康。讓民工有時間兼顧一下自家的莊稼,他們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吳組點頭,示意唐植桐繼續。
對于此次談話內容在唐植桐預料之中,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效率提不上來,施工面積就那么大,沒法增加人手。
“還有就是提高待遇,每班的第二餐增加一個大葷菜,這個葷菜在倒班時發放,大家可以自備器具帶回家。現下農村見點葷腥不容易,僅憑這一點,不僅會讓現有的民工更加積極,也肯定會有民工搶著來。”
“葷菜?還大葷菜?”吳組覺得唐植桐很敢想,現下別說民工,就連自己也缺肉,目前四九城城鎮人口人均年消費量在15斤肉左右,也沒見誰敢說天天有葷菜,“這個大葷菜是什么標準?”
投個票票,以茲鼓勵,謝謝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