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026上工
唐植桐來得早,郵局還沒開門,等了一會,才看到三輛自行車馱著信報在初旭的微光中從胡同口由東向西慢慢駛向郵局。
“小唐,來的挺早啊。”鄭健騎到跟前,下車跟唐植桐打招呼。
“鄭所早,兩位前輩早,吃了嗎?”唐植桐站在大門一側,閃開大門上鐵將軍的位置。
“怎么滴,沒吃的話,你還請吃個早點啊?有這么懂事?”鄭健身后的一穿制服的胖子笑嘻嘻的回道。
“別聽張源胡咧咧,進支局再說。”鄭健打開大門,自己先推車進去。
待眾人都推車進來、放好后,鄭健拍拍手,開口道:“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唐植桐同志,初中畢業,有學問。昨天剛報到,今天正式上崗。”
鄭健說完,從見面就沒吭聲的另一個投遞員大爺,呱唧呱唧的鼓掌,唐植桐微微鞠躬表示感謝,張源在一旁有氣無力的拍了兩下拉倒。
鄭健介紹完唐植桐,又給他介紹道:“這位是咱郵電系統的老人,耿良彬耿師傅,以后由耿師傅對你傳幫帶。”
“耿師傅,麻煩您了,以后請您多批評、多指正。”唐植桐向前一步,微微彎腰,主動伸出雙手握手,表示敬意。
“好說好說,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耿良彬兩鬢已生白發,時光在他的額頭刻下幾道明顯的溝壑,雖身材瘦弱,但眼睛明亮有神,氣色很好。
“以前做郵差,也叫力夫,那時候很苦,跟現在沒法比。”耿良彬喝口水潤潤嗓子,將水壺遞給唐植桐。
耿良彬對唐植桐傳幫帶也很盡心,一邊談著投遞里面的小竅門、各種情況的處理,一邊傳身教。
再后來喊信變成了“信”+“人名”的形式,明確到投遞目標人,大大提高了效率。
先拿投報來說,工廠的報刊會直接交給傳達轉交,居民區稍微麻煩一些,一條胡同就一家訂報的就送上門,如果一條胡同很多家都訂,大部分時候會選擇在胡同口“喊報”,比如:“某某日報來啦!”
<divclass="contentadv">訂報的用戶家里有人的話,絕大部分會自覺地出門自取,順帶問問有沒有自家的信。
瞎信是個責任活,想投遞出去要么去各胡同打聽,要么去街道辦查檔案,有的投遞員嫌麻煩,選擇以“查無此人”為由蓋戳,做退信處理。
唐植桐點頭贊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經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看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不能因為吃到第三個肉夾饃才吃飽,就說前兩個沒用。
“光苦點沒啥,但那年月不太平,盜匪多,一旦遭了匪,人可能就沒了。后來因為匪太多,就改成了日班,白天走,晚上歇,白天也是提心吊膽硬著頭皮走,把腦袋栓褲腰帶上賺口飯吃,跟以前比,現在就是活在蜜罐里。”
說完簡單的,再來說說難的情況。
“這是張源,是咱支局的投報員。”等唐植桐和耿良彬握完手,鄭健又介紹旁邊的胖子。
再說信件,投信跟投報的處理方式差不多。
唐植桐不想把人際關系復雜化,屬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那種性格,現在他自行車上就分擔了一部分耿良彬的報紙,重量是其次,重要的是心意。
從無到有,是跨越式的發展,也是歷史長河中絕無僅有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