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360殺雞
次日,星期三,農歷八月十四。
平平無奇的一天,但也有點小驚喜。
中午路過小賣部的時候,唐植桐看發現門口貼著通知,從今天開始供應月餅,售完為止。
通知上沒提限購的事。
深知外面什么情況的唐植桐,被吸引住了,腿不聽使喚的走進了小賣部。
在里面選購東西的學生不少,但沒幾個買月餅的。
“同志,月餅怎么賣?”唐植桐走到柜臺前,問道。
“有兩種,一種七毛六一斤,另一種每斤一塊二。”售貨員態度還不錯,學院里面很多小部門都是教師家屬,售貨員就是其中一個。
“限購嗎?”唐植桐有些意外,外面買月餅的都排起了長隊,沒想到學院竟然能搞到如此搶手的物資。
小孩子最喜歡吃里面的冰糖,咬到一顆,根本顧不上硌牙,能在嘴里含上半天,因為餡料里面就冰糖最甜。
殊不知,這正是商家所期待的,其他種類的餡料大多單一,里面所謂的蓉可能是由廉價的南瓜泥調制,用工少、用料省,價格還能賣的高一點。
學院里有這牌面,那學生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日子會好過很多。
前文有提到過,點心的生產經歷了一次用料“升級”,一塊二就是目前用料最扎實的那一種,跟傅全那邊生產的一樣,七毛六的點心名義是原來的配方,但總歸與升級后的點心有些差距。
“行,那你節后再來吧。”售貨員也痛快,月餅這東西跟其他點心不太一樣,其他點心零零碎碎有人買,月餅是時令點心,也就這兩天有人買,這兩天賣不出去也就真賣不出去了。
“原則是每人限購兩斤。”售貨員也有些意外,學院里的小賣部跟外面點心店不同,由于面對的顧客群體是學生,手里的錢不多,即便是有買的也是一個或者兩個的買,論斤買的總歸是少數。
“哪能跟同學們搶月餅吃?等中秋節過去我再過來,若是那時候還有,我就再幫著消化點。”唐植桐當然想買,但說的很委婉,意思也很明確,如果小賣部賣不掉,自己再買。
一塊二雖然不便宜,但明后年會出現“高價點心”,那價格更是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既然自己有空間,唐植桐就想買一點囤著,買到就是省錢。
消費者在選擇商家,商家何嘗不是在調教消費者呢?
五仁已經沿用多年,價格也比較穩定,消費者對此心知肚明,一旦漲價就認為不值,進而不買,換一種餡料賣高價,可能就會有消費者買賬。
轉念一想,這也是一件好事,這年頭雖然不興說“能搞到物資的就是能人”,但事實就是這么回事。
之所以后來被其他餡料的月餅替代,唐植桐覺得跟民眾的口味變化有關,也與商家有關。
所謂五仁,通常指的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杏仁、芝麻仁五種,再摻雜上青紅絲、白糖、冰糖精制而成。
“不少,你還想多買?”售貨員聽出了唐植桐的外之意,說話一點都不含蓄,直接把窗戶紙給撕了。
“同志,勞駕問一下,這批月餅來的多不多?”唐植桐在開票、交錢,拿到月餅后,問道。
在票據實行伊始這段時間,還能說錢重要,但隨著各種票據的發行、使用,票據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不遠的將來甚至一度越過貨幣,成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憑證!
下午,唐植桐接上王靜文到家的時候,張桂芳正在生悶氣。
五仁月餅可以說是月餅界的愛馬仕,用料講究、做工復雜,耗時費力,在這個年代也是最正宗的餡料。
“媽,這是咋了?”唐植桐感覺到了張桂芳情緒的異樣,問道。
“那來兩斤一塊二的。”唐植桐當即掏錢,買就買最好的。
當然,唐植桐買月餅跟這些通通沒關系,有其他餡料他也能接受,最大的原因就是現在月餅不!要!!票!!!
“好嘞!那您先忙。”唐植桐屁顛屁顛的出了小賣部的門,留出一月餅來,其余的塞進挎包,張口就咬,巴適滴很!
這批月餅是酥皮的,但餡料依舊是五仁,其他什么椰蓉、棗泥、紅豆沙、雙黃蓮蓉等等餡料,要再過很多個年頭才能取代五仁的寶座。
“公雞撲棱撲棱飛出來,吃白菜。”鳳芝沒心沒肺的站在一旁揮動著雙臂,學給哥哥嫂子看。
“殺雞,今晚就燉了!”張桂芳生氣自己沒有看好家,轉頭看了一眼雞圈里的幾只公雞,直接給兒子下了命令。
“好嘞!馬上就辦!勞駕您泡點榛蘑,用熱水泡,開的快。”唐植桐沒二話,雖然不喜歡殺雞的活,但這時候不敢觸母親的霉頭。
“嗷!吃雞嘍!”鳳芝剛才學公雞撲棱都沒這么興奮,一嗓子下去嚇了張桂芳一激靈,成功領到了來自母親的五指山一枚。
“給咱媽的要不要一塊燉了?”由于椿樹胡同沒有地方養雞,所以其中兩只小公雞一直在這邊養著,本來打算明天一早順路給捎過去,正巧張桂芳今晚讓殺雞,唐植桐就想著要不干脆一塊燉了,那邊也省事。
“行,多放把鹽,能放的住。”小王同學自然是不反對的,跟葉志娟一同生活了十八年,她可是太知道自己母親的廚藝水平了。
“好嘞,我磨刀,你燒水。”唐植桐將挎包遞給小王同學,自己洗了把手,拿出菜刀,在屋外的磨刀石上澆上半瓢水,開始磨刀霍霍。
雞圈里的小公雞一點即將領盒飯的覺悟都沒有。
由于原來那只發育最好的“雞王”被齊大嬸換走,剩下的這四只正在爭奪“王位”,有一只趁其他幾只斗的雞飛狗跳,跑過去騎母雞,選的還是把它們孵出來的那只。
嘿,這幫沒點倫理的玩意,死得不冤!
唐植桐瞅了一眼雞圈,手里的刀磨得更勤快了。
唐植桐其實不喜歡殺雞、燙毛、拔毛的活,但家里只有自己這么一個大老爺們,這活只能自己干。
在這種年景下,殺雞明顯是大事件,鳳芝直接蹲在唐植桐身邊看哥哥磨刀,看的津津有味,一點不耐煩的意思都沒有。
就連不怎么說話的鳳珍也放下手里的鋼筆,拿著碗出來,準備接雞血。
四只雞,一壺水不大夠,張桂芳則拿出許久不用的火爐子,燃火燒開水。
真?全家總動員。
“鳳珍,把咱家的大籮筐拿過來。”唐植桐磨好刀,拿著幾根繩子,準備去雞圈里捉雞,起身后吩咐妹妹道。
“好的。”鳳珍雖然不知道哥哥要大籮筐干嘛,但依舊非常聽話的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