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 第535章 534冰釣

            第535章 534冰釣

            高大山辦完手續,上午又瞇了一會,中午吃飯的時候,交代張葉如何分辨人,讓她替自己守一會大門。

            婦聯宿舍只有兩棟樓,每棟五層,加上北面的小平房,共一百多戶,人并不多,也不復雜。

            高大山平時的工作并不繁忙,大多數時候守著院子即可,偶爾打掃一下落葉、灰塵等垃圾。

            考慮到高大山殘疾,所以才有了這么一份美差。

            分辨人其實不難,獐頭鼠目、惶惶不安、眼神躲閃的,一定攔著,大概率不是這個院的人。

            倒是部分挎著籃子、包袱,衣著上有補丁的,得問問,說不定就是某住戶的親戚。

            其他大部分時候,基本不用管。

            跟張葉交代清楚,高大山吃完飯,自己找根縫衣針彎了個魚鉤,找了個舊桶,塞上魚線、馬扎、斧頭,裹上大衣就出了門。

            眼下已經是二九,各個海子里已經結冰,這時候就不大用魚竿釣魚了,得冰釣。

            所謂冰釣就是在冰上鑿個窟窿,人坐在旁邊,守著窟窿釣魚。

            高大山雖然以前從來沒有冰釣過,但也略知一二,只不過大部分都是道聽途說。

            冰釣的講究不少,像魚餌就很有講究,得帶葷腥:春葷夏素秋自然,冰釣葷餌魚最饞。

            家里沒有肉,所以高大山在準備魚餌的時候,玉米面里摻了兩滴香油。

            高大山雖然嘴上跟張葉說四九城有湖,但他腿腳不方便,出了門徑直往西,打算去東華門筒子河碰碰運氣。

            筒子河以前承擔著防衛、防火、取冰以及提供用水水源的功能,一直以來都有下河的臺階,只不過以前沒那么多。

            溥儀還住這邊的時候,筒子河好歹還有修繕,之后就落魄了,年久失修,逐漸成了大人釣魚、孩子玩耍的地方。

            解放后雖然再次修繕,但一些百姓常用來下河的小道也沒給砌起來,畢竟可以豐富群眾娛樂生活嘛。

            天氣雖然寒冷,但總有家里余糧不多的人家出來碰運氣,也有不怕挨揍的孩子在冰面上打出溜滑。

            高大山沿著小道來到河面上,已經有人各自守著一穴冰眼等魚兒上鉤,只是人不多罷了。

            高大山自己選個地點,用斧頭哐哐一陣砸,鑿出來一個二十公分見方的冰眼。

            鑿完冰眼,高大山坐在馬扎上,在魚鉤上掛上魚餌,扔進冰眼,然后卷了一顆煙,先抽一會歇歇。

            并不是高大山懶,或者不懂,而是“鑿開冰眼投誘餌,莫急下鉤等一會”。

            剛才哐哐一頓鑿,魚受驚肯定入水逃竄,因此,要借助誘餌的氣味把魚再引回來,不必匆忙下鉤。

            高大山瞅著別人冰釣的裝備嘖嘖稱奇,真講究,不光穿得厚,腳底下還得踩著木板,不像自己,踩著斧頭柄子。

            釣魚是個耐心活,高大山覺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戰場上,埋伏在雪窩子里一動不動,等著獵物上鉤。

            也許是冰釣跟打麻將似的,也有新手保護期,高大山這魚上的就沒怎么斷,只不過個頭不大,賣相也不好。

            高大山裝備差,但不影響他起線猛,叼上來的魚往往卡的很深。

            天寒地凍,手都凍麻了,高大山就跟王敬民拽魚一樣,用腳一踩,然后一用力,魚頭就下來了。

            雖然魚頭掉下來了,但高大山不會浪費,撿起來扔桶里。

            別人看著高大山上魚,肯定有眼熱的,但沒有人上前咨詢購買。

            筒子河的水從北邊什剎海前海流過來,上游的什剎海近乎不間斷的有人釣魚,再加上河道中間有好幾個柵欄擋著,等到了筒子河,已經幾乎沒有了大魚。

            想買魚的一般都會去煙袋斜街那邊轉悠,那邊有大魚,極少有來這邊的。

            釣了一下午,盡管有些冷,但高大山看著桶里的魚,信心爆棚:好像多養一個人也不難嘛,無非是自己辛苦一點,天天出來釣魚罷了。

            唐植桐這邊到家后,一如既往的又是半麻袋玉米,家里的陶缸已經裝滿了。

            “媽,就這些了,總算都帶回來了。”盤算著往家帶的量,唐植桐決定今年先這樣,作為定量之外的補充,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一大缸夠兩家吃一年。

            “嗯,這些不少了,節約點,能吃小兩年。”手里有糧,心中不慌,張桂芳溫柔的摸著陶缸,猶如對待嬰兒一般。

            “怎么吃您說了算。”唐植桐將麻袋放在陶缸旁邊,不打算摻和糧食分配,自己后面做好副食補充就行了,這些都吃光了也沒事,自己還有呢,到時候再找個借口薅出來就是。

            “今天副食品店有蓮藕,聽說是外地運來的,我看著不錯,搶著買了點。”張桂芳將麻袋系好,放在陶缸上,生怕被耗子給禍禍嘍。

            “蓮藕?還真挺稀罕的。在哪呢?我瞅瞅。”唐植桐有些驚訝,本地藕不怎么好吃,一般在秋天供應,外地蓮藕還是頭一回聽說。

            “聽說是南方運過來的。這大冬天的,挖藕多冷啊。”張桂芳伸手指給兒子,說道。

            “誰說不是呢?這藕限購吧?”唐植桐順著母親指的方向,走到水桶邊,伸手撈了個茬子出來,九孔的,這種生吃脆甜。

            唐植桐將藕放進水桶里,看模樣大概是湖北那邊的藕,湖北號稱“千湖之省”,這個月份還能有藕產出的,恐怕就那邊了。

            湖北自古以來就是蓮藕產量最大的一個省份,很多蓮藕品種是好幾代人篩選出來的,味道特別贊,正是因為有歷史基礎,所以那邊的百姓特別會吃藕,以藕為食材的菜品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很多做法都是其他地方百姓一輩子都沒聽說過的。

            “限,咱家最多能買三斤,我可著上限買的。要不是限購,我能買這種半截的嗎?”蓮藕不磕碰、不進水,大冬天的泡水里能存上一兩個月,但進水就不行了,也就個把星期的保質期。

            “嘿嘿,媽,咱明天包水餃吃?”秋末的蓮藕最好吃,但冬天蓮藕深藏地下休眠,基本沒有能量消耗,口感也差不到哪兒去,剁碎包水餃,煮好后還是脆的,久煮不軟,吃起來特別香。

            “行,那我明天一早再去買點肉。”雖然昨天剛吃了水餃,但兒子輕易不說想吃啥,既然這次說了,張桂芳就沒有不支持的理兒。

            “哦~吃水餃嘍!”在一旁薅著貝貝玩的鳳芝聽到母親答應吃水餃,頓時興奮起來。

            “寫作業去!一放學就逮住貓玩,你沒看出來貝貝不待見你嗎?”張桂芳拽住鳳芝的耳朵把她拉了起來,娘倆很有默契,一個沒用力,一個很配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