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口吃完早飯,唐植桐先泡上花椒水,一會剁肉的時候摻上,不僅能增香去味,還能讓肉不粘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唐植桐試了試菜刀,有點鈍了。
“媽,回頭有來磨剪子戧菜刀的,您把刀給戧一下吧。”最近一年,家里的菜刀都是唐植桐在磨刀石上自己磨,時間一長,刀刃上的包鋼就有點不夠用。
由于國家缺鋼,現在的菜刀都是夾鋼的,只有刀刃是鋼材質,其他地方都是鐵的。
磨的次數多了,兩邊會越來越厚,越來越不好磨,這時候就需要戧菜刀了。
“我想著呢,這陣子一直沒磨刀師傅來。應該也快了,這都臘月了。”張桂芳點頭記下此事。
唐植桐笑笑,往年不光隔上一陣子就有人走街串巷吆喝“磨剪子戧菜刀”,白橋集市上也有人擺攤磨。
今年就少了很多,大概跟去年部分地方把刀煉了鋼、公社對人員分工調整有關吧。
磨刀石在外面,唐植桐嫌拿進屋麻煩,拎著菜刀端著一碗水,蹲外面吭哧吭哧的磨。
不磨不行,鈍刀子切肉忒費勁,用來殺人是酷刑,廚子用來切肉是出力不討好、事倍功半。
外面冷,沒有人出來,唐植桐趁機給家里的幾只母雞喂了點魚的內臟,一點一點的給,也不起眼。
也許是腥味的緣故,貝貝在屋里一邊撓門,一邊喵喵直叫。
張桂芳以為貝貝要解手,把門開了一條縫,等貝貝出去后就關上了門。
貝貝一出來,只沖著雞圈就去了。
唐植桐見狀,回頭看一眼屋里,確認沒人在門后偷瞧后,給了貝貝今日份零食,省的它和雞搶,到時候肯定又是一番雞飛狗跳。
磨好刀,唐植桐先把蓮藕給切了。
蓮藕作餡好打理,先切成薄片,然后切絲,再兩手拿刀,一手握刀把,一手捏刀背,跟坐蹺蹺板似的,來回攔上幾遍,基本就能用了。
剁肉的時候,唐植桐趕走妹妹,偷偷摸摸往里面摻肉,一點一點的摻,也沒敢放太多,也就半斤的樣子。
一把肉剁好,立馬鏟進餡盆攪拌起來,這樣就都看不出來啦!
調好了餡子,張桂芳就張羅著包餃子:“先包出點來,你給靜文媽送點過去。”
親家母沒得說,平時不光照顧小兩口,這回連閨女也跟著沾了光,鋼琴可不是有錢就能學的,張桂芳無以為報,只能有啥好吃的送點過去。
不僅如此,張桂芳都打算以后磨玉米面的時候只送給親家頭道玉米面,那個細,口感更好。
唐植桐樂呵呵的洗手參與其中,小王同學前天剛過去,他本來打算今天在家好好休息的,沒成想碰到了蓮藕。
這就是嫁的近的好處,能時不時回個娘家,也不用擔心受欺負,遠嫁的可就難嘍,一年難得見一回,即便平日里受了委屈,見面哭的稀里嘩啦的也不敢說,生怕家人掛心。
相比較白菜肉而,蓮藕肉的餡格外結實,包在餃子里不帶散的。
全家一起開動,包的很快,出鍋也快。
張桂芳先把餃子放在茶盤里撥開,省的一會黏在一起,水餃破了皮可就沒那么好吃了。
唐植桐等不及,先嘗了一個,美得冒鼻涕泡泡,就這個味!
“你挑著破皮的吃,好的給送過去。”張桂芳又下了一鍋,瞥了兒子一眼。
“嘿嘿,都嘗嘗。”唐植桐捏起一個遞到母親嘴邊,其他人不用讓,已經有樣學樣,其中鳳珍最自覺,選的破皮的。
兩鍋水餃,張桂芳挑出沒煮破的,裝了滿滿三個飯盒,兒子、兒媳的,還有一個鳳珍用來帶飯的。
“你們先吃,不用等我。鳳芝,給我扒頭蒜,吃餃子不吃蒜,味道少一半。”唐植桐又塞了一個煮破的進嘴里,按住妹妹的腦袋,將她目光從餃子上挪開。
唐植桐這邊出發的時候,高大山剛把王敬民從冰眼里拽出來。
人在水里有浮力不假,但現在是冬天,王敬民的棉襖棉褲灌滿了水,越往外拖越沉。
前后也就三五分鐘的功夫,王敬民已經凍的哆哆嗦嗦了。
高大山把王敬民拖上來,也顧不得自己身上也被打濕,先把王敬民推到一邊,然后自己爬起來,脫下大衣和棉襖,在旁邊沒有水的地方鋪開。
緊接著,高大山把王敬民提溜起來,扒了個精光,放在自己的衣服上裹了起來。
“你們幾個,把石頭放在冰眼周圍。小心點,別掉進去。那幾個,回去把我的桶給帶上。剩下幾個,拿著敬民的衣服。還有你小子,平時屬你跑得快,回去報信。”高大山抱著裹嚴實的王敬民,一邊跛著腳往家趕,一邊安排道。
小孩子皮歸皮,但這種時候都很懂事,按照高大山的吩咐各司其職。
唐植桐騎自行車,速度快,到樓上的時候,王敬民還沒回來。
“媽,我媽包了點水餃,讓我送過來給您嘗嘗。”唐植桐進屋后,從挎包里往外掏飯盒。
“謝謝親家母,什么好事都想著我們。凍壞了吧?快坐下歇歇,瑩瑩,給你姐夫倒杯熱水。”葉志娟接過飯盒,飯盒還是熱的。
“敬民去哪了?”唐植桐有些好奇,剛才在院子里沒看到那幫孩子。
“上午的時候拿著魚竿跑了,可能是釣魚去了吧。”王靜瑩將水遞給唐植桐說道。
“嘿,這倒霉孩子,大冬天的釣魚哪有用魚竿的?河面全是冰,上午怎么扛過去,一會就得怎么扛回來。”唐植桐樂了,調侃了一句。
話剛落音,樓道里傳來“咚咚咚”跑著上樓的腳步聲伴隨著“落水了、落水了”的聲音。
老樓不隔音,但也聽不到那么清晰,葉志娟雖然沒聽清誰落水了,但聽到“落水”,心里咯噔一下。
這時,傳來了拍門的聲音……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