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還賣蒜?”張桂芳看著兒子掏出來的十來頭大蒜,納悶道。
“哦,這是托學校后勤那邊的老師買的。”唐植桐的瞎話張口就來。
“你這是想泡臘八蒜吧?”張桂芳攪和一下鍋,打算過來幫忙扒蒜。
“嗯,泡點,過年就水餃吃。您別動手,等鳳芝回來,讓她扒。”唐植桐偏疼妹妹,家里扒蒜的活一般都是鳳芝來干,而她也樂在其中。
“這么些,她得扒到什么時候?我給她留兩頭。”張桂芳閑不住,動手咔嚓咔嚓把蒜頭掰散,開始扒皮。
臘八蒜是北方特有的一種腌制咸菜,以華北尤甚。
腌制好的臘八蒜通體翠綠,辛辣感大大減輕,而且混有醋的清香味,吃起來還咯嘣脆,不僅可以用來就餃子,也能用來做菜,拍個黃瓜、調個豬頭肉啥的,都可以用臘八蒜,還可以做臘八蒜燒肥腸,別有一番滋味。
老一輩人迷信,往往會告訴后輩:腌制臘八蒜,只能在臘八這一天進行,過了這一天,蒜就腌不綠了。
其實大蒜綠不綠,跟有沒有對象沒有絲毫關系。
老人也只說對了一半,腌制臘八蒜有兩個關鍵條件,一是低溫,二是醋酸濃度要夠高。
在冰箱普及之前,確實只能在寒冬時節腌制臘八蒜,一旦錯過氣節,就得再等來年。
腌制臘八蒜也很簡單,大蒜扒皮洗凈,直接扔容器里,然后灌滿醋,做好密封放陰涼干燥處,等二十來天即可食用。
醋最好用米醋,腌出來顏色漂亮,如果喜好甜口,可以在腌制的時候加上兩勺糖。
唐植桐處理好臘八粥的配料,先放到一旁,等粥熬的差不多再放進去。
唐家沒有熬粥用的砂鍋,用的大鐵鍋,熬的不少,估計是張桂芳想分一點給椿樹胡同。
“媽,我去廂房再做點山楂條。”由于今天回來的早,上學的、上班的還都沒回來,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干點別的。
“上次做的還有呢,咱家哪有那么多糖。”張桂芳嘟囔道。
“我少放點,回頭我再想辦法買點。”唐植桐隨便找了個理由,跑了兩趟,將家什拿到廂房。
雖然唐植桐嘴上說是弄山楂條,其實是想做蘋果醬。
前兩天敬民出了那檔子事,就把這事給放下了。
蘋果用空間里的,去皮、去核,處理成小塊都是用外掛完成的。
蘋果醬不難做,放水、放糖、放果泥或果塊,在熬煮的同時,不斷攪拌即可。
盡管做果醬的味道不算大,但保險起見,唐植桐還是開了掛。
做蘋果醬比山楂條容易,由于沒有放太多水,前后不過半個多小時就可以出鍋了。
唐植桐找了閑置的罐頭瓶,將蘋果醬放進去,放在窗臺上冷卻,打算明兒帶著,去找一趟馬克儉。
為了能讓蘋果醬有個名正順的出身,唐植桐煞費苦心,苦心竭慮的想了好大一會,還是覺得這事從馬克儉那提出來比較合適。
蘋果醬比較適合西方人口味,馬克儉有機會接觸到那邊的友人,到時候哪怕是作為配菜呢,只要能把蘋果醬送上餐桌,獲得他們的認可,這事就算過了明面,也算師出有名了。
至于功勞嘛,送給麻三哥又何妨?反正不是外人。
再說,馬克儉正是由于接觸國外友人太多,還留下了合影,再過幾年就是大雷,如果現在他的“蘋果醬”創意能換外匯,那多少都是功勞,到時候萬一受到牽連,這個也能遮擋一二。
至于風險嘛,廚子為了讓顧客滿意,發揮聰明才智搞出了創新菜,算過錯嗎?
山楂條跟蘋果醬的目標客戶不同,山楂條更適合亞洲人口味,適合銷往有華人聚集的地方,這個依舊需要葉志娟去協調推動。
來到這個年代,唐植桐一直小心翼翼,生怕碰了紅線,把自個這紅火的小日子給搞砸了。
接下來的困難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要說以身入局,唐植桐沒那么大格局,但啥都不做,同樣過不去心里那道坎。
還是略盡綿簿之力為好,無論最終成與不成,都可以安慰自己說:我盡力了。
無論是山楂制品還是蘋果醬,只要經過加工,利潤肯定要比整果或做成罐頭高,因為這兩樣東西在原料方面并不挑揀,甚至有點爛果也無妨,反正從外觀上看不出來,在糖的遮掩下,也吃不出來。
這些東西雖然沒有啥技術含量,也很容易被仿制,但還是那句話,國內的成本低,而且選用的都是無法出口的整果,只要能換回外匯,用外匯再換回些糧食,就能救更多的人,那這就是劃算的。
做完蘋果醬,唐植桐又做了點山楂條,并在小王同學下班前將冷卻的蘋果醬收進了空間。
鳳芝回來的最早,她明天期末考試,然后在家玩一個星期,回學校公布考試成績、寒假作業,緊接著就是放寒假。
“哥!”鳳芝撩開棉布簾子,推開門,探頭進來,鬼頭鬼腦的。
“干啥?”唐植桐此時正在爐面上咨介
“看看你在干嘛。”鳳芝看到吃的,直接進了門。
“回去扒蒜,一會腌臘八蒜,等你扒完,給你山楂條吃。”山楂餅子還沒切開,但唐植桐撕了一點邊角料遞給了妹妹。
“好嘞!一準給您辦的漂漂亮亮的!”有吃的在前面勾著,鳳芝一點都不排斥干活,歡快的去當扒蒜小妹了。
唐植桐看著鳳芝飛奔著去扒蒜,笑了,以后還是得時不時整點好吃的,把鳳芝的嘴給養叼了,省的以后被哪個黃毛給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