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 第549章 548文改

            第549章 548文改

            唐植桐有點懵,嘴里敷衍的說著你好,卻看向方圓。

            方圓朝唐植桐笑笑,隱晦的點點頭。

            看到方圓的這副模樣,唐植桐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盡管不知道韓海舟的意圖,但應該不是壞事。

            “韓科長,啥事?”唐植桐即便是再懵,也猜出了這次是誰找自己,對方叫自己唐投遞,那就是自個當投遞員時的事情?

            “對,唐投遞先看看這封信,是不是你寫的?”韓海舟沒有說自己有什么意圖,掏出一封信,遞給唐植桐。

            唐植桐接過信,打開掃了一眼,就確定是自己寫的,內容也對的上,是投遞片區一大媽不識字,讓自己幫她讀信以后,幫著寫的回信。

            “是我幫著一位大媽寫的。”唐植桐沒有多猶豫,自己當時身為投遞員,為了方便群眾,幫著群眾寫回信,怎么都算不上犯錯吧?只要不是錯,那就沒啥不能認的。

            “那就對上號了,事情是這樣的。這封信被有關同志輾轉送到了我們這邊,我們經研究,一致認為你在信里寫的一些字是有借鑒意義的,我們想請你結合自己的工作,對我們文字改革提出寶貴建議。”韓海舟沒有拐彎抹角,直述來意。

            “哦,這事啊……”唐植桐松了一口氣,還以為是啥大事呢,原來是自己書寫習慣惹的禍,沒辦法,從小接受簡體字教育,并使用了二十多年,已經刻入骨子里了。

            “有難處?”韓海舟見唐植桐沒有立刻答應,追問道。

            “韓科長,那個,這事不著急吧?您看,我這邊有本職工作需要處理,平時也要往郵電學院跑,時間上可能不會很充裕。”唐植桐沒有直接拒絕。

            “不著急,一兩個月也行,兩三個月也可以。我是通過你們市局找到你的,市局對于我們工作還是很支持的,這點你放心就行。”韓海舟聽出了唐植桐的顧慮,直接把天窗給打開。

            “哦,那可以。”唐植桐在看到方圓再次點頭確認后,才給予了肯定回復。

            文改委,唐植桐略有耳聞,這個單位級別也不低,跟愛衛會差不多。

            圍繞文字改革,還成立了一系列的部門,像是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等,陳老總、郭某在其中都有任職。

            “好,不愧是郵電系統有覺悟的同志。等你整理好,可以直接寄到我們單位,或者送過去也行。”韓海舟掏出一個信封遞給唐植桐。

            “行。”唐植桐接過信封,一瞅,好家伙,大單位就是不一樣,人家這信封直接在寄信人地址處印有文改委的地址和郵編,大木倉胡同赫然印在了信封上。

            現在有這種條件印制專門信封的,唐植桐在押運過程中還真沒碰到多少。

            “好,謝謝方處,謝謝唐投遞,我就不打擾了。”韓海舟任務已達成,站起身來,告辭。

            送走韓海舟,方圓又拉著唐植桐進了自己辦公室,這次沒有外人在場,倆人躲里面開始了吞云吐霧。

            “嘿,要不是胡局親自打電話,我還真不愿意搭理他,文化人怎么了?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一口一個唐投遞,把你當什么了?”方圓替唐植桐打抱不平道。

            “嘿嘿,文人嘛,有傲骨。”唐植桐也看不慣這個做派,但對方年紀也不大,興許是頭一回進級別這么高的單位,難免有些高高在上。

            文字有力量,但前提是文字得統一。

            都說秦始皇的功績之一是統一了文字,其實并沒有完全統一,依舊有不少同音同義的卻不同寫法的同一個字。

            從北洋政府開始,就有人提出簡化文字,便于知識的推廣,但收效甚微。

            解放后,這項工作就提上了日程,上面的那幾位都非常重視,接二連三的作出指示、批示,希望能盡快完成簡化工作,便于百姓更容易認字,完成掃盲。

            舉個例子,1955年5月的時候,劉姓大佬在聽取匯報后,提出三條建議,其中一條是:老師在一定時期內學會普通話,今后凡是不會講普通話的,不能當教師。

            影響深遠,雖然當時沒能徹底貫徹下去,但幾十年后,每個考教資的同學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大多都得在二級以上,否則拿不到教資證。

            除了簡化字、口音外,還有印刷習慣,1955年元旦,《光明日報》在全國各大報紙中率先改傳統的右起豎排為左起橫排。

            截止1956年元旦,全國性報紙和地方報紙全部改為橫排,各類出版物中左起橫排已占到了80%。

            兩人聊了兩句,主要是方圓贊嘆唐植桐一人多能,隨后話題轉到這次先進上:“先進名單報上去了,市局已經批了,有你和馬薇,回頭等通知,得開個表彰大會,到時候你們一塊過去一趟。”

            “好嘞,謝謝圓哥。”唐植桐沒想到還得開會,去年的時候簡單一發拉倒,沒這回事,只要這回不讓自己上去講兩句就行。

            既然已塵埃落定,回到辦公室后,唐植桐將先進的事告訴了馬薇,自然免不了一番客套。

            下班回家路過新華書店的時候,唐植桐進去買了一本新華字典,一塊錢一本,這是搞文字工作必不可少的權威工具。

            唐植桐本來想買一本辭海來著,但書店里沒有,可能還沒有出版。

            新華字典是前陣子剛印刷的,紙張比起之前的書籍來,已經很粗糙了。

            沒辦法,步子邁的太大,各種后遺癥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書籍用紙還算好的,雖然粗糙,起碼還能有供應,像衛生紙什么的,市面上已經很難買了,小王同學現在用的消毒衛生紙都是唐植桐以前囤下的,隔上一陣子就偷偷往衣櫥里放上幾卷。

            剛開始的時候,小王同學還問過是不是唐植桐買的,后來也就慢慢不再追問了。

            唐植桐隨手翻了幾下,這一版的新華字典上已經出現了漢語拼音,與幾十年后的區別不大。

            如果硬要說區別,那就是在每個漢字后面,除了標注漢語拼音外,還有一個切音。

            切音也叫反切,是漢字注音的一種方式,歷史很悠久,這邊的唐植桐讀小學時就是學的這種,學起來有些吃力。

            (本章完)_c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