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文藝圈里的個別男女在私生活方面都是比較開放的,美名其曰找靈感。
雖然解放后風氣為之一新,但眼下音樂學院還是有那么幾瓣爛蒜的。
盡管小王同學勉強算是在文藝圈待過,但畢竟出來的早,而且本性在那擺著,唐植桐還是挺放心的,只是有些替那些浪子擔憂,千萬別有哪個不開眼的爛蒜湊上去胡亂語,否則有可能得斷根骨頭。
從科委出來,唐植桐沿著復興路一路往東,路過顧勇家所在的胡同進了內城。
進了城,走不了多遠往南拐進南半截胡同,經過羅圈胡同轉向西行進入鮑家街。
之說以叫鮑家街,跟鮑魚沒有任何關系,聽說這邊在明代時是鮑氏的產業,因此得名。
鮑家街走到底就是音樂學院,音樂學院東邊不遠就是王恭廠,也就是發生“天啟大爆炸”的地方。
音樂學院這地方以前是醇親王府,光緒曾住在這邊過,解放后成了俄語學院的校址。
俄語學院也就是后來的北外,前些年俄語學院在魏公村建了新校區,就把這塊地讓了出來,成為了音樂學院的校址。
進入學院,唐植桐一路打聽,找到老師的宿舍。
眼下沒有在職老師不能在外面授課的規定,只要老師樂意,學生情愿,有償輔導還是受認可的。
音樂學院里有專門的演奏室,供教學之用,但那都是面對學校內學生開放的。
學校有規定,老師也要臉,不能假公濟私,外面的人想進來學習,只能去老師家里。
好在這邊的老師家境都不差,家里有常用的樂器,為第二職業提供了便利條件。
唐植桐看看手表,時間也差不多了,沒有進去,而在樓下抽煙等著。
筒子樓隔音不大行,樓上傳來的好幾種樂器的演奏聲,還有孩子開嗓的聲音。
確切地說不是演奏聲,小提琴的動靜跟拉鋸似的,開嗓的聲音也好不到哪兒去,唐植桐聽著難受。
可能有人說唱歌還需要教嗎?這個還真得教,起碼換氣就是一個技術活,那種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卻能獨當一面的,萬里無一。
雍西就是這種萬里挑一的天選之女。
按照時間來算,《北京的金山上》也快問世了,常留柱是首唱,在1964年的全國文藝匯演時,按規定必須是業余歌手參加,所以才有了雍西上臺獻唱,結果一唱而紅。
可能這個名字很多人覺得有些陌生,但另一個名字相信肯定耳熟能詳,那就是韓紅,雍西是韓紅的母親。
稍微走遠一點,唐植桐坐在花壇的邊緣上,一邊抽煙,一邊瞅著來來往往的學生。
音樂學院跟郵電學院差不多,也有很多假期不回家的學生,但也跟郵電學院不同,因為音樂學院的學生假期里大多會吊嗓子、練樂器。
唐植桐從大門一路走來,能聽到教學樓里的動靜,有的在“哦~哦~啊~啊~”,有的在叮叮咚咚的彈琴。
大學生的水平要高一些,動靜起碼比筒子樓的動靜悅耳。
左等右等,唐植桐看到了一張帥氣的臉蛋,有些稚嫩,梳著偏分,看上去挺精神的。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
某影視劇一句“家父張二河”響徹大江南北,讓人見識到了拼爹的威力。
這年頭,只要去各大院校蹲守,就有機會搭訕不少大佬啊、名人什么的,清大有,地質學院也有。
但跟在清大不同,唐植桐轉移了視線,一點想結識的意思都沒有,這人私德不大行。
都改開十多年了,作為老師還跟自個學生結婚,道德底線能有多高?
大約二十來分鐘的樣子,樓上的噪音越來越少,走下來的人越來越多,不少都是半大孩子。
唐植桐瞅著,樂了,看來想趁著放假讓孩子接受藝術熏陶的,不止葉志娟一個啊。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都是為人父母的,哪個不想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又過了十來分鐘,鳳珍、靜瑩在小王同學的陪同下走出單元門。
“你怎么來了?科委的事辦完了?”小王同學看唐植桐后非常高興。
“悖鹛崍耍簧罅稅胩臁!碧浦餐┢鶘恚宥褰牛呦蚯鞍鐨⊥跬米趴姘┟妹玫木腿盟親約捍虐傘
“怎么回事?”小王同學關心的問道。
“系好圍巾,回去再說吧,這里也不是個說話的地方。”唐植桐動手幫小王同學整理一下圍巾,眼下正值三九,是四九城最冷的時候。
四個人,四輛自行車,可以算是很豪華的陣容了,只不過還是比不過那些坐小車過來學音樂的學生。
回到椿樹胡同,唐植桐下廚做菜,倆妹妹跑去臥室聊天,葉志娟和王敬民不在,估計是在婦聯。
小王同學靠在廚房門上,聽丈夫說著上午在科委的事情。
“一會回來問問咱媽吧,我覺得可能就是人家的例行工作。”小王同學想了一下,說道。
“嗯,可能順風順水的日子太多了,乍一碰到這種情況有些過激。”唐植桐坐在音樂學院抽煙復盤時,也想到了這種可能性,平時舒適習慣了,丟失了“能屈能伸”的能力。
中午的時候,葉志娟領著王敬民回來,倆閨女頭一天去學鋼琴,她有些不放心,中午回來看看。
“沒事,應該是桉子的發明有些過于先進引起的。
很淺顯的道理嘛,國外都沒有的東西,怎么可能跟境外勢力扯上瓜葛?這個道理他們也能看出來。
真有事即便不會通知我這邊,也會跟我了解情況。科委的權限很大,有對外的職能,這就是他們的例行問話。
前兩天最高層剛批復了科委的《科學技術發展計劃的報告》,要求科委建設一支強大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
以后說不定桉子還會被他們吸納呢。”葉志娟聽完小王同學的轉述,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了葉志娟的肯定,這事也就過去了,至于被科委吸納嘛,唐植桐是不樂意的。發明啊、創新啊,可以當成樂趣,但如果成為工作的話,不免會背上任務,那可就太讓人苦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