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雄飛說的是王波的事情。
前幾天有記者下去走訪,了解群眾對赤腳醫生的看法。
四九城周邊農村有句老話:小病扛,大病躺,重病等著見閻王。
在王波學成歸來之前,這邊是沒有醫療的,主打一個聽天由命。
至于以前藥店門口“寧愿架上藥生塵,但愿世上無疾苦”嘛,聽聽就得了,畢竟藥商的本質是求財。
但自從王波回來后,情況就有了變化。
逐漸有人來找王波看病,由于他處處為病患考慮,很多時候都是就地取材,能不收錢就不收錢,所以社員對他的評價非常高。
這一下子就勾起了記者的興致,在得知王波家里還有個癱瘓的父親以后,更是急不可耐的找到王波進行采訪。
王波聽到記者的來意后,非常忐忑,第一反應是拒絕。
赤腳醫生這個身份是王慧茹幫忙給爭取來的,這一點非常不光彩,王波生怕給小姑、小姑父帶來麻煩,所以不假思索的回復記者,直讓他去采訪其他同期學員,自己成績不是最好的,在老家也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事情云云。
怎奈這操作在記者看來是王波謙虛、低調,這是多好的品質啊!于是更堅定了采訪王波的決心。
當事人不同意,記者并沒有放棄,直接去做公社領導的工作。
在路上記者連腹稿都打好了,王波“家有病患父親在床,自身了解群眾疾苦,立志解除百姓病痛”,贏得了社員的一致好評巴拉巴拉,這不就是活生生的典型嗎?
公社領導正發愁呢,二流報紙都發表展望新的一年了,自己這邊新的一年怎么展望?總不能說社員吃不飽吧?
一聽記者的訴求,這可不就是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嗎?
當即穿好棉襖,跟著記者殺到了生產隊。
生產隊隊長同樣心虛,因為給王波報名這事吧,他既存了報恩的心,但同樣收了王慧茹的東西。
現在公社領導在場,生產隊隊長有苦說不出,只能硬著頭皮加入了勸說王波的行列。
本來王波還要堅持的,但公社領導單獨跟王波聊的時候直說可以給一份補助,是糧食!
這誰能扛得住?
可能有人能,但王波沒抗住,不過他也沒信口開河,撿能說的說了一些,而且盡可能的把功勞往外推。
什么公社和隊上的支持,愿意放自己去學習、幫自己報名;社員信任自己;老師教導的好;同學們實踐時甘愿做出犧牲等等,好像自己那點成績微不足道一般。
記者越聽越興奮,下筆飛舞,王波的態度、口吻簡直就是為自己完成任務量身定做啊!
好不容易把記者應付走,王波當即收拾收拾就進了城。
顏雄飛是有眼界的,再加上唐植桐有在先,王波這事是靠他個人,所以顏雄飛并沒有太緊張,但于情于理都得跟經辦人知會一聲。
王波住了一宿回去了,顏雄飛收拾好東西跑了一趟押運處,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沒事,讓王波放寬心,我回頭跟婦聯那邊說一聲,謝謝顏處,您有心了。”唐植桐聽完來龍去脈,跟顏雄飛道了謝。
這要是放其他人身上,還指不定怎么扯虎皮做大旗呢,從這一點來說,唐植桐覺得顏雄飛、王波還是做得很好的。
扣了電話,唐植桐又梳理了一遍王波的事情,在確定沒有漏洞后,決定回家告訴小王同學,讓她明天轉告一聲葉志娟,這事就算了了。
練字、學外語,墨跡到中午,應卯的任務完成,唐植桐蹬上自行車回家吃飯。
午飯是昨晚剩菜又回了回鍋,張桂芳看靜瑩和敬民吃的香,沒有嫌棄的意思才放心下來。
靜瑩經過一上午的心理建設,此時也只不過刻意的去忘掉,暫時還不愿正面面對大姐,唐植桐不知道這一茬,吃完飯,大手一揮:“走著,去廟會!”
“哦~”敬民今天中午吃的少了點,一聽去廟會,立馬蹦蹦跳跳拿上了自己的花臉,非要戴著過去。
小王同學瞅了一眼弟弟,意外的沒有語,敬民上次去廟會,還是父親在的時候……
倒是鳳芝,站在唐植桐旁邊,拉著他的袖子,嘟嘟囔囔提醒道:“燈籠,燈籠。”
“知道了,到時候給你買。快去把圍巾戴好。”唐植桐抬起手來看看時間,已經一點多了,在廠甸也就能逛兩個來小時。
唐植桐負責帶敬民,小王同學負責帶鳳芝。
鳳芝提前坐在后座上,小王同學稍微一溜車,右腳從前梁上抬過,整個過程行云流水。
唐植桐在一旁瞅著,眼饞小王同學的肢體柔韌、協調,換做自己就不行了,只能先把腿探過去,然后等敬民爬上后座,右腳蹬腳踏啟動。
如果不帶人的話,唐植桐也是溜車的,不過是從后座方向翩過去,但敬民在后面就沒法這么操作了,省的一個大逼兜把小舅子踹下去。
現在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路面的雪化了不少,柏油路上濕漉漉的,路好走了不少。
一伙人說說笑笑來到廠甸,存好自行車,直奔小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區。
路過小吃攤時,唐植桐留意到購買的群眾比去年自己過來時多了很多。
去年買灌腸時還不用怎么排隊,今年每種吃食攤面前都排老長的隊,即便如此,依舊有人不愿意退出。
擠過喧囂的人群,就到了玩具區。
有人說過年是孩子們的節日,唐植桐深以為然。
放眼正在選玩具的人群,有的單手抱孩子的大人,也有一個大人帶好幾個孩子的情況,孩子們手拉著手,跟一根藤上的葫蘆娃似的。
玩具區的孩子最多,沸返盈天,央求父母給買玩具的聲音不絕于耳。
兜里有點錢的會痛快的答應孩子,然后轉頭跟商販討價還價,囊中羞澀的則抱著孩子去前面雜耍區白嫖……